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滤料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筛滤、碰撞、滞留、扩散、静电等效应,滤袋表面积聚了一层粉尘,这层粉尘称为初层,在此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初层成了滤料的主要过滤层,依靠初层的作用,网孔较大的滤料也能获得较高的过滤效率。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高也是与滤料分不开的,滤料性能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袋式除尘器性能的好坏和使用寿命的长短。而过滤材料是制作滤袋的主要材料,它的性能和质量是促进袋式除尘技术进步,影响其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
布袋除尘器优点:
除尘效率高,一般在99%以上,除尘器出口气体含尘浓度在数十mg/m3之内,对亚微米粒径的细尘有较高的分级效率。
处理风量的范围广,小的仅1min数m3,大的可达1min数万m3,既可用于工业炉窑的烟气除尘,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结构简单,维护操作方便。
在同样高除尘效率的前提下,造价低于电除尘器。
采用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P84等耐高温滤料时,可在2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运行。
对粉尘的特性不敏感,不受粉尘及电阻的影响。
袋式除尘器本体结构主要由上部箱体、中部箱体、下部箱体(灰斗)、清灰系统和排灰机构等部分组成。袋式除尘器性能的好坏,除了正确选择滤袋材料外,清灰系统对袋式除尘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清灰方法是区分袋式除尘器的特性之一,也是袋式除尘器运行中重要的一环。
布袋除尘器应很好地考虑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如:
在除尘器的前面设燃烧室或火星捕集器,以便使未完全燃烧的粉尘与气体完全燃烧或把火星捕集下来。
采取防止静电积聚的措施,各部分用导电材料接地,或在滤料制造时加入导电纤维。
防止粉尘的堆积或积聚,以免粉尘的自燃和爆炸。
人进入袋室或管道检查或检修前,务必通风换气,严防CO中毒。
袋式除尘是一种较老的除尘技术。早在18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当时只是使用一些挂袋,工作效率较低。1881年德国Betch工厂的机械振动清灰袋除尘器开始商业化生产。1954年HJHersey发明了逆喷型吹气环清灰技术,使得袋式除尘器实现了除尘、清灰连续操作,处理量提高数倍,滤袋压力较稳定。特别是1957年TVReinauer发明的脉喷型(脉冲)袋式除尘器,被认为是袋式除尘技术的一次重大发现,它不但操作和清灰连续,滤袋压力损失更趋于稳定,处理气量进一步增大,而且内部无运动部件,滤布寿命更长且结构简单。20世纪70年代以后,袋除尘器技术向大型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