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部分养殖户的苗种存在一定的问题,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在8月份未能把鱼养到合适规格。
3、今年北方的鲈鱼养殖量相比去年增加了很多,出鱼的规格要求也就变大了,导致整个养殖难度变大,不够规格的鱼比例增加。
很多养殖户认为是鱼的销售难度大,其实从根本来说是养殖模式的局限性造成的,留给养殖户的容错率太低,只要养殖过程中稍微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其上市时间滞后,从而利润也就蒸发了。
二、存在的问题
苗种问题:目前市面上有台鲈和优鲈两个品种,北方地区生长周期短,养殖生长速度更快的台湾品种较好,但是台湾鲈鱼苗的价格偏高,部分养殖户刚开始接触时不会分辨可能买成了优鲈,中后期投料量上不去,导致生长缓慢,终错过了价格高峰期。
病害问题:北方加州鲈鱼的养殖刚起步,病害相对较少,但是因其饲料档次较高并且加州鲈鱼对淀粉的耐受力很差,特别是在投料高峰期肝脏问题比较普遍,易出现肝脏发白、花肝、体表出血等现象。
高温季节,“网红鱼”加州鲈的病害防控策略
2020年,“火热”的一条鱼,非加州鲈莫属。随着酸菜鲈鱼的深入人心,和清蒸鲈鱼日渐走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作为一条“明星鱼”,加州鲈火热的市场行情,当然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许多“新人”也加入了加州鲈的“养殖大军”,加州鲈养殖几乎在全国遍地开花,正逐步演变成中国“第五大家鱼”。2019年,加州鲈的产量已超过47万吨,预估2020年加州鲈产量将至少有5-10万吨的增幅。
然而,随着加州鲈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疾病危害,夏季是加州鲈病害高发期,气温逐渐升高,给不耐高温的加州鲈养殖带来一定困难。
加州鲈正常的生长水温在18℃~30℃。当养殖水温超过30℃,其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就会紊乱,表现为热应激状态,消化腺不能正常分泌消化酶,食量减退,尤其是脂肪代谢和糖代谢会出现障碍,造成免疫力的下降,病害频繁发生。
症状:病鱼主要症状为嘴部和尾部出现溃烂,粘附絮状有机物及污泥,有时也会出现腹部及背部的浅表性溃疡。解剖常可见肝、脾萎缩,胆汁外渗等。取病灶处表皮及鳞片镜检,可见仙人柱或仙人球状典型柱状黄杆菌菌落。
危害及流行情况:该病为主要危害当年鱼。各种规格的加州鲈均可发生,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达60%。发病季节在春末夏季,28~35℃是适流行温度。需要指出,柱状黄杆菌主要由体表入侵,形成体表病灶,但也可侵入肝、脾、肾等内脏组织。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暴雨或“白撞雨”后及时使用复合碘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平时定期施用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以及使用适量的微肥等维持水体适宜的肥度,维持水体pH弱碱性等。发病后则可使用复合碘、硫醚沙星等进行水体消毒,若情况严重则需隔天再消毒一次;并拌喂4-5天敏感抗生素与胆汁酸、多维等抗菌保健药物,同时保持正常投饵量以鱼能够尽可能多地摄食到药饵。
症状:常见病鱼体表 ( 体侧、尾部或头部等)出现大面积、深度溃烂,病灶处肌肉呈灰白色、糜烂状,鱼刺裸露,严重者甚至可见内脏,且病灶附近肌肉松软,有恶臭,镜检可见大量活泼细菌(图1);但也偶见病鱼仅表现为体表小面积、浅表性溃疡病。(图2)。
危害及流行情况:虹彩病毒是加州鲈常见的病原之一,以 5-10 月份为流行高峰,几乎所有规格的加州鲈都可感染,发病十分迅猛,死亡率,治疗难度大,周期长,损耗甚至可达80%以上,近几年来,对加州鲈养殖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
由于目前业内缺乏渔用的抗病毒药物,对于加州鲈虹彩病毒性花身烂身并无有效治疗药物。在处理时,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
其一,发现病鱼时及时捞出,避免与其他健康鱼接触。使用温和的消毒剂、中草药等进行水体消毒,遏制病毒的水平传播,防止病情进一步蔓延、恶化,再通过护肠护肝的胆汁酸进行调理。
其二,停料,水体泼洒五黄、Vc等抗应激产品,并多开增氧机,以减轻鱼体应激,提高抵抗力。此外,该类病鱼常常伴有严重的肝脏病变,如肝脏肿大或萎缩、脂肪化等,体质较差,切忌使用强刺激性消毒剂或过度拌喂抗生素,以免加重病情。
因:该类病鱼往往检测不到寄生虫,内脏也分离不到疑似致病菌,但部分病鱼脾肾检测呈虹彩病毒阴性;疑与生理性缺氧有关。
症状:该类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皮光肉滑”,部分病鱼腹部膨大,挤压有粪便流出;解剖一般无明显异常,且胃内常有饲料。
危害及流行情况:多发于6-9月份,高温多雨季节,特别是艳阳高照时突然下阵雨的时候,造成鱼塘水温剧烈变化、水体溶解氧降低、水中氨氮和亚盐含量升高等,此外夏季半夜溶氧低的时候也极易发生。
预防措施:定期使用复合碘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平时定期施用乳酸菌、芽孢杆菌等进行补菌,维持水质“肥、活、嫩、爽”,在天气剧变时适当控料,并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
06、高温季节病害防控措施
保持水体有充足溶氧,在高温季节的晴天中午以及闷热天等恶劣天气的半夜增加开增氧机时间,同时养殖户要在平时储备一些化学增氧剂和抗应激药物,如粒粒氧、高力氧、水产应激灵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平时注意调节鱼塘水质,重视底质的改良,并施用益生菌,避免亚硝酸盐或氨态氮严重超标。用药时尽量选用微生物制剂或中草药,养殖过程尽量少用刺激性大的杀虫药和消毒剂,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在鱼发病时,尽量采用中草药治疗为主,配合内服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以及甘草、大青叶等清热抗病毒的中草药,外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泼洒,并将死鱼及时捞出池塘。
8月高温天气与台风仍将持续,养殖户不但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还要在病害防治上加强力度,调节好池塘水质,科学投喂,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将病害发病率与损失降到低。
后,水产先声祝愿大家都能养出优质的加州鲈鱼,让大家吃上美味的鱼肉呀!
车轮虫
主要寄生在鱼鳃,虫体大量繁殖时对鱼苗和鱼种危害很大,若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1)鱼苗、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池塘;(2)苗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100千克水加3-5千克食盐)溶液浸泡5-10分钟;(3)定期泼洒硫酸锌粉,每立方水体0.2-0.3克,每15-20天1次;(4)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5)每亩每米水深用新鲜苦楝树叶35千克煮水全池泼洒。
此外,江西、四川过去网箱养殖加州鲈都较多,现在基本上网箱养殖都已退出。目前,江西没有集中的养殖区,实际产量并不多;四川池塘养殖集中分布在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等市,平均亩产在1吨——1.5吨,实际总产量在3万吨左右;福建养殖规模很小,处于试养阶段,主要集中在漳州市郊区一带,而且为从台湾引进的苗种。
这些年,加州鲈鱼养殖市场前景总体是比较好的,随着网箱养殖的大量拆除,只要不是集中上市期,其价格都是比较高,加州鲈养殖户每亩的效益也是比较可观的,特别是为了错峰上市而培育的秋苗,据了解,目前国内具有地理优势的攀西地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资源丰富,四季如春。黄文勋老板就在米易县等地有不少鲈鱼的繁育基地,从养殖中获得丰收的养殖户在这里购苗上亿尾是常有的事,说明加州鲈养殖户中也是信心十足,使得苗种培育都跟不上需求,基地也是不断的在扩大规模。这里已是今年第二次过来了,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就我了解的疾病预防和大家做一个分享,以助广大加州鲈养殖户在养殖中更加顺利,提高养殖效益。
二、提高免疫
提高免疫是关键,护肠是方法 鲈鱼的诺卡氏菌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感染鲈鱼,如加工鱼粉的海鱼、冰鲜鱼都可能带有病原菌,就我所接触到的鲈鱼养殖,也是十之八九都带这个病原菌,只是由于鱼体免疫力的高,当水环境好,并不表现出来。一旦受到水质污染,密度过大,当免疫力降低时,就容易表现出来。由于现在鲈鱼的品种退化严重,好多鲈鱼一年多一点就达到性成熟,然后就开始产卵繁殖,当温度适宜时,会连续产卵几次。连续的产卵会降低鱼的免疫力,这也是导致一龄以上鲈鱼,诺卡氏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鱼的体表肌肉都已溃烂,但鱼却仍然活着。虽然鱼并没有死,但却已失去了销售的商品价值。有时出去检查鱼病时,即使鱼塘里的鲈鱼没有发生死鱼,然后随机的捞上几条,然后对鲈鱼的肌肉进行解剖,偶尔也能从体表的浅表肌肉里检出白色的浆状白点,然后进行细菌接种培养,也能培育出诺卡氏菌。说明这个菌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大多数鱼可能都带有这个致病菌。通过往水体不断的补充芽孢、酵素、乳杆菌等,可以和病原菌在空间上进行占位竞争,此消彼长,也就相应的提高了鲈鱼的机体抵抗力。如果定期的内服鱼康免疫多糖和干酪乳杆菌,是可以增加鱼的免疫力的。添加有多种方法,方法一是在疾病高发期前,提前一个月连续投喂免疫多糖,用量按一吨饲料添加5公斤,每天投喂一次,这是针对发病期前的集中投喂,一年用到两个或是三个周期。方法二是每间隔十天左右用四到五天,一个月用两个疗程;或是每间隔一周用3天,一个月用三次,每次用三天,算起来和一个月用两个疗程差不多。如果不是连续一个月内服免疫多糖时,还可以把干酪乳杆菌和鱼康免疫多糖拌在一起内服。许多养殖户反馈的结果是,常年间隔一段时间添加干酪乳杆菌,可以增加鱼的饲料投喂量,鱼的肠壁会增厚,肠壁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会增强,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对降低饵料系数有帮助。另外,在疾病防控上,鲈鱼的肠壁增厚,也就降低了病原菌经过肠道进入机体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