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为典型肉食性特种淡水鱼类,主要栖息于混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水域中。在池塘养殖,喜欢栖身于沙质或沙泥质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性情较驯,不喜跳跃,易受惊吓。加州鲈的适温范围广,在水温1-36.4℃时都能生存,10 ℃以上开始摄食,适生长温度为20-30℃。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量在1.5毫克以上,比鳜鱼耐低氧能力强;幼鱼爱集群活动,成鱼分散。加州鲈原产地为纯淡水,但经试养证明,在10‰以下盐度,pH值在6-8.5之间的水体均能适应,同时在我国的长江流域都能在室外自然过冬,但需考虑鱼体体质及水深。
加州鲈鱼苗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后期养殖效果,选择好的种苗是加州鲈养殖过程中重要的步。选择健康优质的种苗,可以提高育苗成活率和提高鱼仔活力和健康指数,从而为后期的成鱼养殖提供可靠的保障,使加州鲈养殖效益提高。
一方面要选择不携带病毒的种苗,因为苗种不携带虹彩病毒,养殖中后期不易因加料出现问题,另一方面选择同一批次的苗种,避免鲈鱼自相残杀;同时苗种分为本地苗和广东苗,本地苗长势较慢,广东苗长势较快,较市场上的苗种长势快20%左右;水花运输可通过空运,这与虾苗运输差不多,驯化好的苗可通过水车进行运输,四五月份运输5、6小时基本没有问题。
2、大部分养殖户的苗种存在一定的问题,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在8月份未能把鱼养到合适规格。
3、今年北方的鲈鱼养殖量相比去年增加了很多,出鱼的规格要求也就变大了,导致整个养殖难度变大,不够规格的鱼比例增加。
很多养殖户认为是鱼的销售难度大,其实从根本来说是养殖模式的局限性造成的,留给养殖户的容错率太低,只要养殖过程中稍微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其上市时间滞后,从而利润也就蒸发了。
二、存在的问题
苗种问题:目前市面上有台鲈和优鲈两个品种,北方地区生长周期短,养殖生长速度更快的台湾品种较好,但是台湾鲈鱼苗的价格偏高,部分养殖户刚开始接触时不会分辨可能买成了优鲈,中后期投料量上不去,导致生长缓慢,终错过了价格高峰期。
病害问题:北方加州鲈鱼的养殖刚起步,病害相对较少,但是因其饲料档次较高并且加州鲈鱼对淀粉的耐受力很差,特别是在投料高峰期肝脏问题比较普遍,易出现肝脏发白、花肝、体表出血等现象。
非标鱼:今年难处理的是不够规格的非标鱼,几乎都以十元内的价格出售,大大降低了养殖效益。
三、思考
北方加州鲈鱼养殖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苗种的突破
苗种的繁育和工厂化的标粗具有一定的门槛,现在养殖户拿到手中的鲈鱼苗种是经过了苗种场、标粗场(标粗、二级标粗等),中间环节太多,苗种成本太高,并且不可控因素大,苗种质量参差不齐。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期望会出现行业的巨头来整合上下游资源,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分配,鱼苗质量稳定,降低苗种的价格,让养殖户终受益。
高温季节,“网红鱼”加州鲈的病害防控策略
2020年,“火热”的一条鱼,非加州鲈莫属。随着酸菜鲈鱼的深入人心,和清蒸鲈鱼日渐走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作为一条“明星鱼”,加州鲈火热的市场行情,当然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许多“新人”也加入了加州鲈的“养殖大军”,加州鲈养殖几乎在全国遍地开花,正逐步演变成中国“第五大家鱼”。2019年,加州鲈的产量已超过47万吨,预估2020年加州鲈产量将至少有5-10万吨的增幅。
病因:病鱼并无寄生虫,内脏分离不到疑似病原菌,脾、肾虹彩病毒阴性,具体病因上不明确。但也有部分报道为虹彩病毒病引起的慢性型疾病。
症状:该病的主要症状为鳃腔后缘有一“血痘”。主要症状为心脏前端动脉球处出现肿瘤,一般掀开鳃盖即可观察到鳃腔下缘明显淤血并肿胀凸起,出现“血痘”似瘤状物。
危害及流行情况:该病通常为热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导致血细胞淤积,与水温关系较大,在高温期易发病。
防治措施:该病重在预防,应以水体泼洒碘类等温和型消毒剂和清热的中草药,同时内服清热、抗病毒中草药为主。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在高温天气时应及时施用抗应激药物并水体溶氧充足。
二、提高免疫
提高免疫是关键,护肠是方法 鲈鱼的诺卡氏菌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感染鲈鱼,如加工鱼粉的海鱼、冰鲜鱼都可能带有病原菌,就我所接触到的鲈鱼养殖,也是十之八九都带这个病原菌,只是由于鱼体免疫力的高,当水环境好,并不表现出来。一旦受到水质污染,密度过大,当免疫力降低时,就容易表现出来。由于现在鲈鱼的品种退化严重,好多鲈鱼一年多一点就达到性成熟,然后就开始产卵繁殖,当温度适宜时,会连续产卵几次。连续的产卵会降低鱼的免疫力,这也是导致一龄以上鲈鱼,诺卡氏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鱼的体表肌肉都已溃烂,但鱼却仍然活着。虽然鱼并没有死,但却已失去了销售的商品价值。有时出去检查鱼病时,即使鱼塘里的鲈鱼没有发生死鱼,然后随机的捞上几条,然后对鲈鱼的肌肉进行解剖,偶尔也能从体表的浅表肌肉里检出白色的浆状白点,然后进行细菌接种培养,也能培育出诺卡氏菌。说明这个菌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大多数鱼可能都带有这个致病菌。通过往水体不断的补充芽孢、酵素、乳杆菌等,可以和病原菌在空间上进行占位竞争,此消彼长,也就相应的提高了鲈鱼的机体抵抗力。如果定期的内服鱼康免疫多糖和干酪乳杆菌,是可以增加鱼的免疫力的。添加有多种方法,方法一是在疾病高发期前,提前一个月连续投喂免疫多糖,用量按一吨饲料添加5公斤,每天投喂一次,这是针对发病期前的集中投喂,一年用到两个或是三个周期。方法二是每间隔十天左右用四到五天,一个月用两个疗程;或是每间隔一周用3天,一个月用三次,每次用三天,算起来和一个月用两个疗程差不多。如果不是连续一个月内服免疫多糖时,还可以把干酪乳杆菌和鱼康免疫多糖拌在一起内服。许多养殖户反馈的结果是,常年间隔一段时间添加干酪乳杆菌,可以增加鱼的饲料投喂量,鱼的肠壁会增厚,肠壁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会增强,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对降低饵料系数有帮助。另外,在疾病防控上,鲈鱼的肠壁增厚,也就降低了病原菌经过肠道进入机体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