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加州鲈鱼养殖现状及思考
目前,北方地区的淡水养殖主要还是鲤鱼、草鱼为主,但是这几年的行情都很低迷,许多人都在渐渐尝试新的养殖品种,其中加州鲈鱼就是一个很热门的品种,现将北方地区加州鲈鱼养殖情况汇总如下:
一、加州鲈鱼的养殖现状
北方地区的加州鲈鱼主要采用反季节的养殖模式,先通过工厂化养殖,标粗鲈鱼苗到5-10尾/斤后放置到外塘养殖。
规格在5-10尾/斤的鲈鱼苗今年的价格在4.5-5元/尾,8月份出鱼价格达到20元/斤,后续到10月份一直下降到12元/斤,出鱼规格1.2斤以上。
通过调查发现,今年鲈鱼的养殖户普遍都是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对鲈鱼养殖没有经验,不会通过喂料量推算成品率,导致在8月份价格高的时候没有出鱼,错过了价格的高峰期。
非标鱼:今年难处理的是不够规格的非标鱼,几乎都以十元内的价格出售,大大降低了养殖效益。
三、思考
北方加州鲈鱼养殖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苗种的突破
苗种的繁育和工厂化的标粗具有一定的门槛,现在养殖户拿到手中的鲈鱼苗种是经过了苗种场、标粗场(标粗、二级标粗等),中间环节太多,苗种成本太高,并且不可控因素大,苗种质量参差不齐。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期望会出现行业的巨头来整合上下游资源,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分配,鱼苗质量稳定,降低苗种的价格,让养殖户终受益。
4、销售渠道的建立
开发更多的销售渠道(如网络销售、商超、深加工等),以产业链的模式运作,解决非标鱼的销售问题是提高鲈鱼养殖效益直接的方法。
高温季节,“网红鱼”加州鲈的病害防控策略
2020年,“火热”的一条鱼,非加州鲈莫属。随着酸菜鲈鱼的深入人心,和清蒸鲈鱼日渐走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作为一条“明星鱼”,加州鲈火热的市场行情,当然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许多“新人”也加入了加州鲈的“养殖大军”,加州鲈养殖几乎在全国遍地开花,正逐步演变成中国“第五大家鱼”。2019年,加州鲈的产量已超过47万吨,预估2020年加州鲈产量将至少有5-10万吨的增幅。
症状:病鱼主要症状为嘴部和尾部出现溃烂,粘附絮状有机物及污泥,有时也会出现腹部及背部的浅表性溃疡。解剖常可见肝、脾萎缩,胆汁外渗等。取病灶处表皮及鳞片镜检,可见仙人柱或仙人球状典型柱状黄杆菌菌落。
危害及流行情况:该病为主要危害当年鱼。各种规格的加州鲈均可发生,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达60%。发病季节在春末夏季,28~35℃是适流行温度。需要指出,柱状黄杆菌主要由体表入侵,形成体表病灶,但也可侵入肝、脾、肾等内脏组织。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暴雨或“白撞雨”后及时使用复合碘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平时定期施用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以及使用适量的微肥等维持水体适宜的肥度,维持水体pH弱碱性等。发病后则可使用复合碘、硫醚沙星等进行水体消毒,若情况严重则需隔天再消毒一次;并拌喂4-5天敏感抗生素与胆汁酸、多维等抗菌保健药物,同时保持正常投饵量以鱼能够尽可能多地摄食到药饵。
病因:病鱼并无寄生虫,内脏分离不到疑似病原菌,脾、肾虹彩病毒阴性,具体病因上不明确。但也有部分报道为虹彩病毒病引起的慢性型疾病。
症状:该病的主要症状为鳃腔后缘有一“血痘”。主要症状为心脏前端动脉球处出现肿瘤,一般掀开鳃盖即可观察到鳃腔下缘明显淤血并肿胀凸起,出现“血痘”似瘤状物。
危害及流行情况:该病通常为热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导致血细胞淤积,与水温关系较大,在高温期易发病。
防治措施:该病重在预防,应以水体泼洒碘类等温和型消毒剂和清热的中草药,同时内服清热、抗病毒中草药为主。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在高温天气时应及时施用抗应激药物并水体溶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