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部分养殖户的苗种存在一定的问题,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在8月份未能把鱼养到合适规格。
3、今年北方的鲈鱼养殖量相比去年增加了很多,出鱼的规格要求也就变大了,导致整个养殖难度变大,不够规格的鱼比例增加。
很多养殖户认为是鱼的销售难度大,其实从根本来说是养殖模式的局限性造成的,留给养殖户的容错率太低,只要养殖过程中稍微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其上市时间滞后,从而利润也就蒸发了。
二、存在的问题
苗种问题:目前市面上有台鲈和优鲈两个品种,北方地区生长周期短,养殖生长速度更快的台湾品种较好,但是台湾鲈鱼苗的价格偏高,部分养殖户刚开始接触时不会分辨可能买成了优鲈,中后期投料量上不去,导致生长缓慢,终错过了价格高峰期。
病害问题:北方加州鲈鱼的养殖刚起步,病害相对较少,但是因其饲料档次较高并且加州鲈鱼对淀粉的耐受力很差,特别是在投料高峰期肝脏问题比较普遍,易出现肝脏发白、花肝、体表出血等现象。
2、养殖模式的改变
目前北方地区都是大棚+外塘的养殖模式,是否考虑能构建新的养殖模式。
当年6月份直接外塘放养水花,年养到3两左右越冬,第二年7月养到规格鱼,等待高价出售。
此模式需要考虑越冬的风险,年要尽量控制鱼的规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会增加越冬的风险,太小会影响上市时间。
3、肝脏的保健
在投喂高峰期或全程外源性的添加功能性添加剂,从促进脂肪转化和抗氧化等方面减轻肝脏负荷,提高鱼体免疫力,增强鱼体抗病力。
4、销售渠道的建立
开发更多的销售渠道(如网络销售、商超、深加工等),以产业链的模式运作,解决非标鱼的销售问题是提高鲈鱼养殖效益直接的方法。
症状:病鱼主要症状为嘴部和尾部出现溃烂,粘附絮状有机物及污泥,有时也会出现腹部及背部的浅表性溃疡。解剖常可见肝、脾萎缩,胆汁外渗等。取病灶处表皮及鳞片镜检,可见仙人柱或仙人球状典型柱状黄杆菌菌落。
危害及流行情况:该病为主要危害当年鱼。各种规格的加州鲈均可发生,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达60%。发病季节在春末夏季,28~35℃是适流行温度。需要指出,柱状黄杆菌主要由体表入侵,形成体表病灶,但也可侵入肝、脾、肾等内脏组织。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暴雨或“白撞雨”后及时使用复合碘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平时定期施用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以及使用适量的微肥等维持水体适宜的肥度,维持水体pH弱碱性等。发病后则可使用复合碘、硫醚沙星等进行水体消毒,若情况严重则需隔天再消毒一次;并拌喂4-5天敏感抗生素与胆汁酸、多维等抗菌保健药物,同时保持正常投饵量以鱼能够尽可能多地摄食到药饵。
车轮虫
主要寄生在鱼鳃,虫体大量繁殖时对鱼苗和鱼种危害很大,若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1)鱼苗、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池塘;(2)苗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100千克水加3-5千克食盐)溶液浸泡5-10分钟;(3)定期泼洒硫酸锌粉,每立方水体0.2-0.3克,每15-20天1次;(4)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5)每亩每米水深用新鲜苦楝树叶35千克煮水全池泼洒。
此外,江西、四川过去网箱养殖加州鲈都较多,现在基本上网箱养殖都已退出。目前,江西没有集中的养殖区,实际产量并不多;四川池塘养殖集中分布在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等市,平均亩产在1吨——1.5吨,实际总产量在3万吨左右;福建养殖规模很小,处于试养阶段,主要集中在漳州市郊区一带,而且为从台湾引进的苗种。
这些年,加州鲈鱼养殖市场前景总体是比较好的,随着网箱养殖的大量拆除,只要不是集中上市期,其价格都是比较高,加州鲈养殖户每亩的效益也是比较可观的,特别是为了错峰上市而培育的秋苗,据了解,目前国内具有地理优势的攀西地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资源丰富,四季如春。黄文勋老板就在米易县等地有不少鲈鱼的繁育基地,从养殖中获得丰收的养殖户在这里购苗上亿尾是常有的事,说明加州鲈养殖户中也是信心十足,使得苗种培育都跟不上需求,基地也是不断的在扩大规模。这里已是今年第二次过来了,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就我了解的疾病预防和大家做一个分享,以助广大加州鲈养殖户在养殖中更加顺利,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