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水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近10年来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养殖废水中所含的剩余饵料、化学品残留物、以及富含氮、磷、有机质和毒性物质的养殖生物排泄物会加剧养殖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污染,引发有害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水体污染反过来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因此,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的特点,对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应用研究,取得了许多实用性成果。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后,,养殖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悬浮物(SS)和氨氮(NH3-N)等物质浓度降低,然后进行循环利用。
1、水产养殖废水物理处理技术
常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中和、吸附、沉淀、曝气等处理方法,是养殖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厂化养殖废水的外排和循环利用处理,机械过滤、泡沫分离技术和臭氧净化处理效果较好。
1.1、机械过滤
由于养殖废水中的剩余残饵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等大部分以悬浮态大颗粒形式存在,因此采用物理过滤技术去除是为快捷、经济的方法。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机械过滤器、压力过滤器、沙滤器等。在实际处理工程中,机械过滤器(微滤机)应用较多、过滤效果较好。日本有一种过滤机,其工作原理是水泵将池水吸上后,经喷洒管喷入过滤池, 过滤池内一层小颗粒沸石和一个特制过滤器,过滤后的水流回养鱼池。
1.2、泡沫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已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将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未被矿化成氨化物和其它有毒物质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质在水体中积累,而且可向养殖水体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对维护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有良好作用。
1.3、臭氧净化
臭氧在水中分解的中间物质羟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剂难分解的有机物。因此,用臭氧处理废水,既能够迅速灭除细菌、病毒和氨等有害物质, 又能增加水中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养殖废水的目的。有资料报道, 臭氧在鱼虾养殖中应用效果显著,日本伊腾慎悟用臭氧处理海水研究表明,海水中99 9%各种细菌可被臭氧消灭。臭氧与生物滤池结合,出水中溶解氧含量高,回用可以提高养殖密度。
2、电化学处理
用电化学法去除水中溶解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完全去除的时间和能耗随着传导率的增加而降低,输入电流大为2A时,耗能少,pH相对于输入电流和电导率来说几乎没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亚硝酸盐的去除,碱性条件有利于氨的去除,氨的去除速度低于亚硝酸盐的去除速度。
水产养殖的废水应该如何处理
1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组成
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等。其特点主要有:水量大,污染物种类较少而含量变化小等特点,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大部分水产养殖废水属于微污染水,污染负荷相对比较低,处理也较为容易,有些养殖废水甚至不需要物理化学处理,而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即可满足排放要求。
1.1有机物
水环境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易造成水质恶化,在有机物分解时将会的消耗溶解氧。水产养殖废水有机物主要来自未被鱼虾蟹等利用的残饵和养殖水产品的排泄物。
1.2氮
氨氮:当水体中TN的浓度超过0.5mg/L时,对鱼类有毒害作用。水体中的氨氮包括非离子氨氮(NH3-N)和离子氨氮(NH4+-N),其中NH3-N的毒性很强,其浓度在0.02-0.05mg/L之间时,就会使水产品降低免疫力,导致水产品疾病甚至死亡。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水产品的排泄物、死亡并腐化的植物以及池底沉积物的氨化分解形成的物质。
硝态氮:硝态氮主要包括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毒害作用较小,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很大,因为亚硝酸盐会把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不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高铁血红蛋白,氧气不能正常运输,造成缺氧。
亚硝酸盐是硝化菌分解氨化养殖水体中的饵料和粪便转化而成,是养殖污水中污染物的中间产物,很不稳定。
硝酸盐是含氮有机物经过无机化作用的*终阶段的产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亚硝酸盐可以氧化成硝酸盐,在无氧的条件下,硝酸盐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酸盐。
1.3磷
饲料中的磷的含量都很高,但是养殖水产品只能吸收很少的一部分,约17.4%,绝大部分的磷被排放到附近水域,导致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磷是鱼类的鱼鳞和骨骼的的的营养成分。
1.4总悬浮颗粒物
SS包括直径在1~100μm之间的悬浮于水体中的非沉淀悬浮物和直径大于100μm的悬浮物可沉淀。TSS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导致鱼类生长速度缓慢甚至死亡。总悬浮颗粒物(TSS)也来自于残饵和水产品的排泄物。
2水产养殖废水理化处理法
2.1物理法
在水产养殖废水物理处理中,*常用的为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技术,两者都用于废水的初步处理。
机械过滤原理是阻隔吸附,属于*基本的污水处理法。养殖废水中的残饵和水产品排泄物,大部分以悬浮颗粒物形式存在,采用物理过滤技术去除是*方便有效的方法。在养殖废水处理中,机械过滤器过滤效果较好,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过滤器;砂滤池也能较好地将大颗粒的养殖残饵和粪便去除,经常被用于循环水养殖类养殖场。但机械过滤对COD、BOD、N和P的去除效果不佳。
泡沫分离技术也经常被用于水产养殖废水的初步处理,向被养殖废水中通入空气后,形成微小气泡。废水中的具有表面活性的部分污染物就会被微小气泡吸附,随气泡一起上浮形成泡沫。对泡沫进行分离,即可去除该部分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由于泡沫分离技术在去除了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同时,也为养殖水体提供了必需的溶解氧,有效地维护了养殖水体的水环境,促进养殖水产品的成长发育。
蛋白分离器 可以分离水霉菌
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疾病,引发水霉病的主要原因是水霉菌,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于10-15℃时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种的游孢子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所以一般是气温比较低的时候,水霉病就会越容易感染,冬季要特别注意防范水霉病。要预防水霉病的感染,就要在气温低的前后改底和消毒工作,因为长期的投喂,塘底积累了比较多的粪便等有害有机物,成为致病菌滋生的“温床”。要控制氨氮和亚盐指标,高氨氮、亚盐使鱼体载氧能力降低,长期出于应激状态,体质和抵抗力减弱,体表出现损伤的和水霉感染的几率都大大增加。
很多人会问自来水可以进行水产养殖吗,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鱼的免疫系统,鱼身体的表皮层内长有一种杯状细胞,不断地在分泌着粘液,使鱼体减少游在水中的摩擦,同时,粘液又能保护鱼体不受寄生物、霉菌、细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的侵蚀,并使皮肤具有一种正常的渗透能力。为什么说自来水不适合水产养殖呢,因为自来水中主要含有"氯"的成份。自来水中的氯却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中生成很不稳定的强氧化剂---次氯酸。
宜兴超众渔业为了降低水产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终于开发出了由多种水产养殖设备组成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整套循环水养殖设备能够适合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循环水养殖系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水质量问题,可以长时间维持水体环境平衡,遏止病毒滋生,系统管理、合理排放、环保节能、提高养殖效益,将会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