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黑斑蛙)是重要的经济两栖动物,分布广,主要生活于农田耕作区,由于农药、化肥的化学污染,城市的扩张,以及非法的过度捕捉,目前该物种的种群生存现状令人堪忧。为了合理利用这一经济两栖动物资源,减少对自然种群的捕捉压力,我国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积累了相关经验, 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大体有以下特点。
食用青蛙通常指的是上述几种体型较大的蛙,其肉质细嫩, 味美可口, 营养价值高,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食品,故有“水鸡”、“田鸡”的美称。蛙肉入药有消肿、、止咳的功效。虎纹蛙,黑斑蛙又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如1只黑斑蛙每天能捕食害虫70多只,故称为“农田卫士”。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捕食田蛙加之滥施农药,使自然界中的蛙类资源严重枯竭。同时,自然界中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实行青蛙人工养殖,不仅可以利用青蛙防治农作物受到虫害,同时也能够防止蛙体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为人们提供优质味美的蛙肉食品。加之美国青蛙(牛蛙)引进造成的生态危害日益明显,市场急需替代品。
中国青蛙在国内地下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有人做过粗略调查,在青蛙活动旺季(3-8月份),仅重庆地区青蛙每天“地下消费”量在6吨以上,四川成都约5吨以上,武汉白沙洲黑市每天10吨左右。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杜绝人为抓捕野生青蛙,发展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