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香猪又名“人参猪”和“蕨麻猪”,是一种畜禽品种,是川西高原、云南、西藏、甘肃甘南和岷县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猪种,属于外牧养类。在饲养中能够有效地适应地理环境与饲养方式,具有一定的外貌特征与生产性能 [1] 。主要原产地四川阿坝州、甘孜州、云南香格里拉,西藏林芝地区,甘肃的甘南和岷县地区。
藏香猪又名“琵琶猪”,被称为“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正在成为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藏香猪为脂肪型猪种。饱和脂肪含量很低,不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皮薄,肉质鲜美丰腴,营养丰富,是藏民喜爱的食物。当地藏香猪放养在山林间,常食用虫草(虫草有黄草、白草之分,结布村山间多白草)、松茸、蕨麻(也成人参果)等野生药材,因此不仅肉质,甚至猪粪都被收购用作藏药药引。
作为西藏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在藏香猪主要原产地西藏林芝地区,其烹饪方法已被列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并已申报第二批西藏自治区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正成为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据介绍,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林芝地区、甘南和岷县地区的藏香猪质量较为,在2012年去西藏拉萨、林芝、甘南及岷县等地酒店、饭馆吃饭的客人,大都会点一道 藏香猪的菜肴,其鲜美的口感常常让食客赞不绝口。
“藏香猪”,又称“琵琶肉”。是纳西摩梭人传统风味食品。也是普米、纳西等族食物。将宰好的猪去毛、骨、内脏后,腹腔内抹上盐、花椒等调料,用细绳缝严,放在一个大木板上,上面盖块木板,再压上大石头,等水干后挂起来,形状好似琵琶,故称“琵琶猪”,其味道十分鲜美。清《滇南闻见录》有“丽江有琵琶猪,其色甚奇,煮而食之,颇似杭州之加香肉”的记载。猪膘肉色、香、味俱佳,是待客、馈赠的佳品。
一般来说,藏香猪都是在我国西部饲养,而我国西部以高原、山地居多,因此,各种草料条件相对丰富 [4] 。藏香猪采食范围极广采食能力。从草本到木本,从根茎到叶果,从地上到地下,从水面到陆地,均可采食。采食的主要种类有各种野菜类、草根、树叶、枝条,还有人参果、青杠籽等1 0 余种。并且时常在浅水中捕食鱼类。饮水主要是山涧河流水或低洼地积水。冬季春季则常以积雪为饮。当地藏民都说,正是因为藏香猪常年生长在洁净的山中,以清泉甘露为饮,以人参虫草为食,才造就了它鲜美无比的肉味。
野牧藏香猪具有集体迁移习性。藏香猪的采食、栖息场所更换频繁程度取决于食物、饮水、敌害等诸因素。在水草丰茂、食物充裕、敌害较少之地一般滞留时间较长;一旦采食、饮水、安全受到成胁或侵害时,猪群便自发性地迁移别处。一般迁移间隔期约为 7~ 40天,迁移距离约0.5~2 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