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肉细。毛色多全黑,但亦有“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的特征,据对206头猪调查,全黑的占98.44%。乳头一般5-6对,据对206头猪的统计,为10.04±10.03枚,5对乳头者占93.2%。
香猪体型小,经济早熟,胴体瘦肉含量较高,肉嫩味鲜,皮薄骨细,早期即可宰食,断乳仔猪和乳绪无腥味,加工烤猪、腊肉别有风味。
从江香猪,是在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地理环境中,通过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特殊的饲养管理方式,经过长期的选种、选育而逐渐形成,是我国珍贵的微型地方猪种。
引种时应严格考察猪种的外貌、生长发育、血统、有无遗传缺陷等方面的表现,要求品种特征明显,繁殖机能旺盛,并带回猪种系谱卡片,以便保存备查。
小香猪胆小怕惊吓,要保持安静、干燥、洁净的饲养环境,小香猪比较耐粗饲料,应以大麦、米糠、豆皮等粗饲料为主。对断奶的仔猪要喂配合饲料。
建好猪舍应选择地势干燥,背风向阳,平整的地方建造猪舍。猪舍的形式采用单列式或双列式均可,但用砖石砌墙,水泥抹面,以便冲洗打扫,保持猪舍清洁。
小香猪的猪舍应比一般猪舍建造高一些。根据小香猪饲养户的经验,每头小香猪应占地0.8平方米,每个圈养8~10头适宜。
香猪是小体型的地方品种,中心产区在贵州省从江县的宰便、加鸠两区,三都县都江区巫不公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的明伦、东兴公社。主要分布在黔、桂接壤的榕江、荔波、融水等县北部,以及雷山、丹寨县等地。据1977-1981年的调查统计,产区和分布区共有香猪约5万余头。香猪形成有数百年的历史。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宜北县志》中就有记载。建国前的孖城河香猪扬名省内外。
历史上,从江县的宰便、环江县的东兴是较大的猪只集散地,邻县和外省的客商常到此购买仔猪、腊肉、烤猪,销售或运往贵阳、广州和港澳等地。因为这里的猪体型小,早熟易肥,肉质香嫩,哺乳仔猪或断乳仔猪宰食时,无奶腥味,故誉之为香猪。产区位于贵州高原苗岭山脉向广西盆地过渡的低山和低中山地带,海拔高达1670米,低为154米,中心产区多在500—800米。“上山入云端,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相会要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