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香猪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1.8%,高于普通猪31.1%—70%;脂肪低,仅占普通猪的18.86%—28.10%,热量也较低,是普通猪的60.85%—76.1%。钙磷含量和比例几乎与鸡蛋完全一致;巴马香猪肉营养全面,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猪,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猪的226%。
过去因交通信息闭塞及“不借种”的封建思想影响,群众一直采用留仔配母的闭锁繁殖方式进行高度的近亲繁殖,经过几百年的时代相袭,终于造就了巴马香猪这个基因纯合、体貌别致的优良品种。同时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大量的有害基因逐步淘汰,实现了其稳定的遗传性能,杜绝了死胎和怪胎现象。由于巴马香猪尚保存一定的野性同时还是一个早熟品种,人们在如今的生产实际中为保持其独特的体型外貌、生产和肉质性能,依然采用本交和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
场地:以圈养为主,每头母猪有5平方米以上的饲养场地和足够的运动场地。饲料:母猪以当地的野菜、青饲料和稻谷糠等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给以玉米、黄豆、石粉等精料和矿物质;商品小猪补料除喂当地鲜嫩的野菜、青饲料外,并按下列配方配制压缩颗粒料统一补给。补料配方为:玉米50%、麸皮18%、黄豆或竹豆15%、花生麸10%、石粉1.7%、食盐0.3%、奶粉5%。饲养方法:一日三餐生喂。先给青料后给干料,自由饮用原产地干净的井水和河水。饲养安全:禁止使用被污染的水和饲料,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兽药,禁止使用生长激素,禁止使用预混料、添加剂、骨肉粉和鱼粉。
感官特征:色泽:脂皮黄亮,肉面光滑油润,肌肉切面呈微红色或暗红色,脂肪切面呈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外观:形态保持完好,切面平整,有光泽,无烤焦点和霉斑点。组织状态:肉身干爽结实,肉质细嫩,用手压无血水渗出,皮与肉不脱离。气味及滋味:具有传统腊肉香味,咸淡适度,口感鲜美,无乳腥味、酸败味或其他异味。
饲养管理较为粗放,原来多为散养,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对肥料的需要量增加,已逐渐改为圈养。精料有糯谷糠、玉米、碎米、红稗等,青绿多汁料有水芋、甘薯藤、木薯等,多煮熟稀喂。猪多养在住房的吊脚楼下,一般猪、牛合圈,圈内边草积肥,阴暗潮况,终年舍饲,母猪发情配种和妊娠分娩,均无特殊护理。
2011年07月27日,中国个年产20万头以上巴马香猪生产基地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巴马香猪20万头,年加工肉制品7000吨,带动巴马至少350户农民养殖大户和1000户零散养殖户进行香猪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饲养。2014年,巴马香猪饲养量达52万头,出栏39万头,产值达1.95亿元。巴马县有1个原种场,6个养殖场,7个养殖基地,1家养殖协会,4家腊香猪、腊香肠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