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 着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强度的不断增加,养殖水环境的不 断恶化,养殖品种退化、缺乏必要的疫病检疫等问题,造成我国养殖 鱼类疾病日趋严重。
因此, 为了控制病害的发生,人们使用包括抗菌药物在内的各种药物来预防 和治疗疾病,药物使用量也逐渐增大,养殖用药成本在养殖成本中的 比例逐年增加。
近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 的威胁,这些都决定了当前水产养殖病害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蛭弧菌是寄生在某些细菌并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早是由 德国的Stolp在土壤中发现的。
蛭弧菌能防止或减少虾、蟹病害的发 展和蔓延,改善虾、蟹体内外环境,促进生长,。
将蛭弧菌用于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时发现,蛭弧菌对水体中的大肠杆 菌和其他致病菌有明显去除作用,并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去除作用。
图片_28.png
用于河蟹养殖时发现,施用后水体中的COD、氨氮、硫化氢 等含量明显降低,与光合细菌混合使用来改善养殖水质环境,可使 COD、氨氮、硫化氢等都维持在较低水平。
蛭弧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
菌体呈弧形,个体很小,常以纳米为单位,能通过滤菌器。
蛭弧菌具有水蛭般 的吸附特点,是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具有“寄生”和 “裂解”细菌的生物特性。
当它遇到适宜的寄主时,就能以自身的 吸附器吸附在寄主的细胞壁上,并释放细胞质酸酶、溶菌酶等,将 寄主的细胞壁溶解,钻入细胞内,利用寄主的营养繁殖子代,终 导致寄主细胞裂解,其子代也同时被释放出来,整个过程可在几小 时内完成。
蛭弧菌的生物学特点包括:对致病菌的吞噬力(裂 解)相当强,对水产动物30余种致病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0%以 上;繁殖力强,4〜6小时可繁殖1代,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数天内 便可形成优势种群,且能较长时间的保持下去;适应性强,在海水 或淡水中均能生存繁殖,适应的pH值为3〜9.8,生长水温为 4°C〜37°C,适水温为20°C〜30°C;无不良反应、、无 残留。
蛭弧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包括:①改善水质,促进水 产动物生长。
蛭弧菌可分解养殖水体中的残饵,代谢废物,降解水 中氨氮等有害物质,改善水质环境,用药后6小时就能见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