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培育
1、池塘准备:
1.1与鱼苗培育基本相同,水深好在2米或2米以上。
1.2好是肥水下塘,培育枝角类水温20-25度时,提前5-7天培,肥或淹清。种青培育要求:在鱼种池内种小米草,种草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3或全池留桩40公分。考虑到水质难以控制。建议堆肥的方法培水,堆肥材料效果均不错,也可以使用小米草。将堆肥材料扎成捆,在池塘四角摆放即可。有的养殖户在每捆堆肥内放0.5公斤左右,可以加快堆肥的腐烂速度,一般两到三天就可以培育出大量的红虫。
2.鱼种投放:
2.1 不建议高密度投放,建议控制所有品种总量在1万尾左右,高不能超过1.5万尾/亩。对提高鱼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有意义。
2.2 寸片下塘时候一定氧气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的差异,一定要将氧气袋放在鱼塘中浸泡10-15分钟,待水温基本差不多后放苗,以免感冒。
2.3 一般建议主养鱼先放,套养鱼迟10-20天后再放,但如果塘口不够周转,只能按出苗的先后投放。但一定要注意水质的培育,可以通过补充有机肥来后面投放的鱼苗下塘时仍有充足的饵料。
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
鱼种放养密度为3-5万尾/亩。做到肥水下塘。鱼种池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保持水质肥爽。鱼种培育可投喂米糠、麸皮、豆饼、配合颗粒饲料等,配合饲料蛋白含量要求达30%,未驯食成功的鱼苗继续按鱼苗培育时得方法驯食,已驯食完毕的鱼苗根据鱼苗口径选择适当粒径的饲料,没有合适粒径的饲料可选择投喂破碎料。日常投饵量按照鱼体生长及摄食情况来定。另外,这样可以节约饲料,降低成本,培育出的鱼种质量好、规格齐。其方法是在鱼种下塘前30~50天,利用塘底种植稗草、稻谷等,在放养鱼种前7~10天放水淹青,然后放入鱼种。如果饲料充足,管理得好,经20~30天培育,鱼种可长到7厘米左右。
3、饲料投喂:
3.1 少吃多餐,也就是在不增加饵料的情况下将每天的饲料分多次投喂。一般每天少3餐,有条件的可以用自动投饵机控制,每天5-8次。
3.2 三看四定,这跟成鱼相同,即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群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3.3 抓两头带中间:每年的“白露节”前后是鱼发病的高峰期,主要合适草鱼鱼种。在这段时期要控制投喂量,以降低死亡率。这期间可以大量喂食。鱼种的投喂季节性比较明显比成鱼要长,可以一直喂到打霜,根本不用担心鱼种规格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3.4 饲料投喂量的增加缓慢,3-5天增加5%左右,防止肠炎的发生。
3.5 停食一定要晚,少要喂到打霜,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长季节,提高产量,而且养出来的鱼种体质好,来年养殖的成活率高。
4、水质管理:
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的前提下,还要多充新水。高温季节好每隔3-5天充一次,每次5公分以上,对提高鱼种的生长速度和抵抗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其他方面基本与成鱼养殖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