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于1984年开始由美国引入我国养殖,已有三十多年发展史,目前基本上为池塘主养或混养模式,每年产量可达20万吨以上,出口2—3万吨。
回顾鮰鱼产业的来路,充满了艰辛与波折,但行业的技术与理念在不断的进步和突破,健康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发展、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工贸易渠道的完善,始终在支撑和推动着这一产业的稳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外来”的鱼经过那么多的风浪,终将成长为我国一个效益和特色的养殖品种。
北方大棚鮰鱼苗养殖效果分享
饲养管理:
初期以轮虫为食,后期投喂冻虫。鮰鱼苗长到1.5公分左右投喂虾料破碎料,但是效果不理想,随后又改成冻虫,长到3公分左右开始投喂1.0膨化料。
二、阶段打样
6月15日打样检查,鱼体消瘦,有指环虫。
6月29日批饲料到厂,打鱼上来做实验,看饲料粒径是否合适。
早春时节鮰鱼养殖池塘管理方案
经历了艰难的2017年,鮰鱼养殖迎来了新的春天!在2018年初,鮰鱼价格复苏,2斤鮰鱼涨至7元左右, 1斤左右的鮰鱼涨到了6.2元/斤。然而,每年3-4月份对于许多养殖户是比较痛苦的月份,持续的阴雨天、起伏的温度、虚弱的体质、酸化的底质、两虫两菌等等,稍微不慎可能导致你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天门海大对于华中地区的气候以及养殖现状,推出鮰鱼养殖早春池塘管理方案。
一、早肥水
经历了一个寒冬,部分池塘里已经没有“肥”了,许多池塘水已经浑浊了,加上3-4月份持续的阴雨天、气温变化剧烈,对于鮰鱼应激非常大,容易造成鮰鱼在水中打搅,损伤,从而造成水霉病;同时水瘦,水温低,都不利于鮰鱼开口、体质的恢复。因此开春之后需要及时肥水。
斑点叉尾鮰开春管理技术要点
购苗入塘前的准备,主要作用是预防病虫害,减少死亡量。
具体方法如下:
1.取鱼苗3-5条用显微镜镜检鳃部体表否有寄生虫,
2.解剖鱼观察肠道是否饱满厚实
3.长途运输鱼苗应激反应严重,在下车前每个罐车中放入应激宁3型,水产复合多维(100-200g)浸泡半个小时及时抗应激促进黏液的恢复。
4.鱼塘放苗要提前在塘中泼洒应激灵,进一步改善入水环境,减少鱼苗的应激反应。间隔一天使用一次,总共泼两次。
购苗入塘后的方案,主要作用是抗应激,截断细菌感染,提高鱼苗成活率。
具体方法如下:
前两天驯化,尝试投料,鱼苗下塘3小时后开始,投料按鱼体重1/1000投料。
饲料中添加应激宁3型,制菌灵,达克菌用量按各一包用一包饲料,间隔3小时后再喂一次,如在晚上就只投喂一次。
1.饲料和药品搅拌均匀后,按饲料重量的40%添加水再次搅拌,比例为10斤料4斤水。
揉成饼状在鱼塘边缘水深半米位置放置料台,沉于水下投喂。
2.药饵饲料加水30%充分润泽后,压缩成团揉碎撒至鱼塘边缘。此方法不可控,需少量多次投料。
第二天:检查料台观察鱼吃料情况,清除没有吃完残饵,如果鱼苗充分采食,按1/1000比例,各一包用一包饲料,药饵改用达克菌,应激宁3型,多维(加大剂量),投喂方式同前天,连用4天。可尝试水面撒投放药饵料。
斑点叉尾鮰几个常见疾病的管理
寄生虫:鮰鱼是无鳞鱼,没有鳞片的保护,更加容易受到寄生虫的侵害,杀虫的工作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小瓜虫,目前没有很好的针对它的杀虫药,所以一定要预防好,做好几个工作,能很好的防止它的发生:及时分苗,降低放养密度;肥水越冬;做好早春低温肥水。
防治方法:
1.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尽量避免投喂量出现忽高忽低的频繁出现;
2.在出现零星套肠病时,用科克菌+多克菌+应激宁3型内服一次做好预防;
3.提前用板黄散+应激宁3型+优肠乐保护肠道健康。
出血病:鮰鱼的出血病是一个高发性疾病,也是一个严重影响鮰鱼成活率高低的疾病,特别是在鱼苗阶段,一旦发生,控制不及时会引起鱼苗的大量死亡,做好下面工作,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它的发生。
一、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增加鮰鱼投喂次数
鮰鱼属有胃鱼类,投喂的饲料先经过胃初步消化后再到肠道中进一步消化吸收。目前,鮰鱼养殖不管是精养还是混养,普遍是一天投喂2-4次。增加投喂次数,少量多餐的投喂方式利于鮰鱼的消化吸收,避免因过量摄食引起代谢紊乱进而造成的鮰鱼套肠病。
武陟地区的养殖户目前在河南通威的支持下正在探索鮰鱼一天投喂6-7次的养殖模式,在鱼的长势及体质健康度上有了初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