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南通  浙江  代理  加工  东莞  食品  生产厂家  上海  规格  服务 

新乐专业供应叉尾鮰鱼苗鲜活打包,鮰鱼苗

 
单价: 面议
起订: 1
发货期限: 天内发货
发货地: 北京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更新时间: 2022-03-26 03:38
 
发布企业资料
详细介绍

思路:科学养殖重在预防,贵在坚持。
随着水产养殖业不断追求利益大化,鱼类疾病也频繁发生,如何做到防大于治,需要不断总结判断,其中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春季爆发性疾病、爱德华氏菌、夏季出血等疾病对鮰鱼养殖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大面积死亡,增加了养殖公司的死淘率,对养殖场的综合效益影响很大,建议根据养殖季节、生长阶段、投喂量等制定全程保健方案。
增强体质,降低死淘率,采用内(鱼体)外(环境)结合的方式,如下:
内:越冬前、养殖高峰期、开春后三个阶段定期检查鱼体体质情况,增强鱼体肝脏、肠道保健及非特异性免疫,增加免疫蛋白因子Igm的分泌,吞噬细胞的活性剂数量等。
外:控制应激源,如检查水质情况,切忌转塘。不同的温度下投料量的控制,同时应激情况下代谢糖蛋白的代谢加快,池塘溶氧更加重要。

北方大棚鮰鱼苗养殖效果分享
饲养管理:
初期以轮虫为食,后期投喂冻虫。鮰鱼苗长到1.5公分左右投喂虾料破碎料,但是效果不理想,随后又改成冻虫,长到3公分左右开始投喂1.0膨化料。
二、阶段打样

6月15日打样检查,鱼体消瘦,有指环虫。

6月29日批饲料到厂,打鱼上来做实验,看饲料粒径是否合适。

斑点叉尾鮰疾病防治
昨天去看了一家养斑点叉尾鮰鱼的,鱼是从乌江拆网箱拉回来的,因为长途运输,损失了有几千斤鱼,后来经过陆续用药,控制了死鱼。一周前,早上缺氧浮头后就陆续出现死鱼,刚开始死亡量不大,但温度一升高,突然死亡量就加大了,且现在叉尾鮰价格上涨,老板一下就乱了。问了一通下来,有说用原粉的,有说用这种药的,有说用那种药的,其实这个时候,怕的就是老板中途换药,确定了用药方案,药效肯定是要几天才见效的,怕用药后今天死亡没减少换一种药,明天还没有减少又换。

1、斑点叉尾鮰难治的就是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病鱼症状:病鱼垂直悬浮于水中。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腹水。鳃丝发白,眼球突出。解剖后肝,脾,肾有出血斑。解剖肠道无食物。水温30度左右易发生。 针对体长14厘米以下的叉尾鮰苗种易出现。

平时叉尾鮰容易出现“套肠病”:该病的病原有两种认识,早是四川农大的汪开毓教授认为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然后华中农大的陈昌福博士认为是爱德华氏菌引起,包括“一点红”,其实都是由同一病菌引起,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而矣。本人比较趋向于后一种认识。爱德华氏菌是细肥内寄生菌,当鱼体内的免疫细胞把这些病菌吞噬,又不能把它杀死,就汇集到肾脏的位置。当溃烂后向下烂是膘,膘是胶源蛋白质不易溃烂,所以只好向上烂,后形成一点红,套肠等症状,以症状命尚欠科学,准确的说应是爱德华氏菌病。每年4、5月是斑点叉尾鮰此病的高发季节,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和有椭圆形的褪色斑,肛门红肿,外突,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病鱼垂直悬挂于水体中的特殊姿势,后病鱼沉入水底死亡。也有从腹腔烂一个洞,肠子漏出体外的。

在用药选择上,假如能做药敏,当然是好的选择,但在实际生产中,有多少人能等上几天,等把结果做出来后才用药呢,所以面对着许多局限性,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在凭鱼病工作者的经验用药。
三、早改底

在越冬期间,很少有客户坚持改底操作。当3-4月气温回升,水体上下出现对流,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质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从底层向上层扩散,底部有害细菌大量繁殖,细菌、虫卵等随水流进入水体,鮰鱼体质尚未恢复,易引起发病死亡。3月份投喂量恢复后,氨氮容易升高,水瘦,藻种少。

改底:建议使用底倍健(2-4亩/包)进行至少一次改底操作。

四、两虫两菌

进入4月份后,温度适宜,寄生虫虫卵大量孵化,细菌开始大量繁殖,因此要注意虫、菌预防操作

杀虫:当气温20度以上时(清明节前后),可选择安全药物杀虫一次。杀虫前两天开启增氧机,促进虫卵孵化。杀虫后,及时使用海联科3201+应激灵全池泼洒,,抗应激;

消毒:采用海联科二氧化氯(2亩*米/包)进行消毒;

五、风险管控

进入4-5月份后,未卖鱼的池塘鮰鱼存塘量大,天气不稳定,容易倒藻,浮头或泛池风险大,建议夜间多巡塘、有问题早开增氧机,备好海联科3201、应激灵;刚放苗的客户建议提前做好内服工作,恢复体质,增强对疾病的体抗力。
斑点叉尾鮰开春管理技术要点
购苗入塘前的准备,主要作用是预防病虫害,减少死亡量。
具体方法如下:
1.取鱼苗3-5条用显微镜镜检鳃部体表否有寄生虫,
2.解剖鱼观察肠道是否饱满厚实
3.长途运输鱼苗应激反应严重,在下车前每个罐车中放入应激宁3型,水产复合多维(100-200g)浸泡半个小时及时抗应激促进黏液的恢复。
4.鱼塘放苗要提前在塘中泼洒应激灵,进一步改善入水环境,减少鱼苗的应激反应。间隔一天使用一次,总共泼两次。

购苗入塘后的方案,主要作用是抗应激,截断细菌感染,提高鱼苗成活率。
具体方法如下:
前两天驯化,尝试投料,鱼苗下塘3小时后开始,投料按鱼体重1/1000投料。
饲料中添加应激宁3型,制菌灵,达克菌用量按各一包用一包饲料,间隔3小时后再喂一次,如在晚上就只投喂一次。
1.饲料和药品搅拌均匀后,按饲料重量的40%添加水再次搅拌,比例为10斤料4斤水。
揉成饼状在鱼塘边缘水深半米位置放置料台,沉于水下投喂。
2.药饵饲料加水30%充分润泽后,压缩成团揉碎撒至鱼塘边缘。此方法不可控,需少量多次投料。
第二天:检查料台观察鱼吃料情况,清除没有吃完残饵,如果鱼苗充分采食,按1/1000比例,各一包用一包饲料,药饵改用达克菌,应激宁3型,多维(加大剂量),投喂方式同前天,连用4天。可尝试水面撒投放药饵料。
容易导致鮰鱼发病的外环境因素管理

氧气:鮰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鱼池底层,而底层也是首先出现氧债的区域,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对溶氧要求非常高,如果出现溶氧不足,轻微的情况下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养殖成本,也会给鱼机体带来一些暗损伤,情况严重的话,就会浮头、泛塘死鱼。

解决办法:肥好水,培养好藻类(池塘的溶氧80%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利用好增氧机,把上层丰富的溶氧送到容易缺氧的下层。

推荐使用绿源多肽:全溶性膏体肥,使用后不会加重底部负载;使用成本和普通肥差不多 ,但使用量少,所以劳动量小;高温、低温都可使用;受天气限制小,阴雨天也有很好的肥水效果。

底部管理:鱼类排泄的粪便等有机物质大部分都是沉降到底部再分解利用,如果溶氧不足,就会不完全分解成为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鮰鱼又大部份时间生活在底层,对氨氮、亚硝酸盐非常敏感,所以底部的管理在鮰鱼养殖上尤为重要。

解决办法:定期使用直接作用于底部的底改产品(水温低时使用化学类氧化型底改产品,水温高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底改产品)

推荐使用乐碧净:颗粒型微生物制剂底改产品,分解底部有机碎屑能力强;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有很好的培养有益藻类的功效。
斑点叉尾鮰几个常见疾病的管理

寄生虫:鮰鱼是无鳞鱼,没有鳞片的保护,更加容易受到寄生虫的侵害,杀虫的工作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小瓜虫,目前没有很好的针对它的杀虫药,所以一定要预防好,做好几个工作,能很好的防止它的发生:及时分苗,降低放养密度;肥水越冬;做好早春低温肥水。
防治方法:
1.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尽量避免投喂量出现忽高忽低的频繁出现;
2.在出现零星套肠病时,用科克菌+多克菌+应激宁3型内服一次做好预防;
3.提前用板黄散+应激宁3型+优肠乐保护肠道健康。

出血病:鮰鱼的出血病是一个高发性疾病,也是一个严重影响鮰鱼成活率高低的疾病,特别是在鱼苗阶段,一旦发生,控制不及时会引起鱼苗的大量死亡,做好下面工作,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它的发生。
一、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增加鮰鱼投喂次数

鮰鱼属有胃鱼类,投喂的饲料先经过胃初步消化后再到肠道中进一步消化吸收。目前,鮰鱼养殖不管是精养还是混养,普遍是一天投喂2-4次。增加投喂次数,少量多餐的投喂方式利于鮰鱼的消化吸收,避免因过量摄食引起代谢紊乱进而造成的鮰鱼套肠病。

武陟地区的养殖户目前在河南通威的支持下正在探索鮰鱼一天投喂6-7次的养殖模式,在鱼的长势及体质健康度上有了初步的效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我们的其它产品
更多>
网站首页  |  营业执照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