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规模化养殖场如何提高综合养殖效益
营养,模式匹配饲料。
思路:鮰鱼养殖过程中,不同的时期饲料需求及养殖目的有所不同,对鮰鱼养殖过程进行时间划分,通过营养设计不同阶段的鮰鱼饲料档次。
饲料质量的定位不能由价格高低来衡量,而是看是否与养殖公司的养殖品种、养殖阶段、养殖周期、养殖密度设计、鱼体健康、成鱼上市时间相匹配,真正从饲料使用效率上来考虑。包括消化率,投料模式等。
思路:科学养殖重在预防,贵在坚持。
随着水产养殖业不断追求利益大化,鱼类疾病也频繁发生,如何做到防大于治,需要不断总结判断,其中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春季爆发性疾病、爱德华氏菌、夏季出血等疾病对鮰鱼养殖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大面积死亡,增加了养殖公司的死淘率,对养殖场的综合效益影响很大,建议根据养殖季节、生长阶段、投喂量等制定全程保健方案。
增强体质,降低死淘率,采用内(鱼体)外(环境)结合的方式,如下:
内:越冬前、养殖高峰期、开春后三个阶段定期检查鱼体体质情况,增强鱼体肝脏、肠道保健及非特异性免疫,增加免疫蛋白因子Igm的分泌,吞噬细胞的活性剂数量等。
外:控制应激源,如检查水质情况,切忌转塘。不同的温度下投料量的控制,同时应激情况下代谢糖蛋白的代谢加快,池塘溶氧更加重要。
容易导致鮰鱼发病的外环境因素管理
氧气:鮰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鱼池底层,而底层也是首先出现氧债的区域,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对溶氧要求非常高,如果出现溶氧不足,轻微的情况下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养殖成本,也会给鱼机体带来一些暗损伤,情况严重的话,就会浮头、泛塘死鱼。
解决办法:肥好水,培养好藻类(池塘的溶氧80%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利用好增氧机,把上层丰富的溶氧送到容易缺氧的下层。
推荐使用绿源多肽:全溶性膏体肥,使用后不会加重底部负载;使用成本和普通肥差不多 ,但使用量少,所以劳动量小;高温、低温都可使用;受天气限制小,阴雨天也有很好的肥水效果。
底部管理:鱼类排泄的粪便等有机物质大部分都是沉降到底部再分解利用,如果溶氧不足,就会不完全分解成为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鮰鱼又大部份时间生活在底层,对氨氮、亚硝酸盐非常敏感,所以底部的管理在鮰鱼养殖上尤为重要。
解决办法:定期使用直接作用于底部的底改产品(水温低时使用化学类氧化型底改产品,水温高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底改产品)
推荐使用乐碧净:颗粒型微生物制剂底改产品,分解底部有机碎屑能力强;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有很好的培养有益藻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