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骨鱼是中国淡水水体中散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进步单位面积产量、添加放养密度和扩展饲养面积的一起。
渔塘基本建设及提前准备渔塘规定:1、无工业环境污染,水资源充裕,水体好,提灌便捷;2、底下情况好是为沙质土;3、水塘总面积5亩左右为宜;4、水位线浓淡适合,渔塘的水位1.5米左右为好,中部地区大自然过冬池少需2.5米;5、水塘的样子好是为东面的正方形,周边无伟岸花草树木和伟岸房屋建筑。
水塘历经养植以后,水池堆积了很多沉渣废弃物,因而在投苗前务必清塘消毒杀菌。排干塘水,去除过多的污泥,让太阳曝晒水塘少七天,用“水里宝—清塘粉”开展清塘消毒杀菌。或用生石灰粉75KG/亩(1米水位)。七天后,马上加水留意进出水口均得用40目左右不锈钢筛网过虑,以避免大中型有害虫蝇的进到。漏水后,用“益康露”每瓶两亩或“特力灭”每瓶两亩开展消毒杀菌,以消灭水里将会存有的病毒感染。漏水后隔天要立刻液肥,由于这时水里还有魅力较强的藻种,立即上肥会使水色迅速越来越好。反过来,太晚液肥会造成藻种身亡,这时再释放化肥,水也没法肥起来了。应用“复合型培水王”3—5亩/袋会液肥。在秋冬季、早春等较冷的时节或藻种非常少时,混和应用“水里安”或“益恩”会增加液肥的幅度。直至水的清晰度为30-40cm时终止上肥。假如水体较肥,能够降低肥料施加量或是不上肥。当水体脱落且ph值平稳在6.8~8.0时鱼苗就能下塘。放养密度关键看水资源是不是充裕、水体转变、水塘的深度1及培氧机器设备等决策,通常为1亩1500-2500尾。通常情况下,每一水塘(约5亩)设定1大马力(等于0.75KW)的增氧泵两部,在其中每台只在夜里工作中。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也叫黄辣丁或者黄腊丁。1.生活习性
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2.苗种培育
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可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蛋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万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
3.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 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品鱼。
(2)池塘套养 每亩水面套养黄颡鱼苗种500~1000尾,可产商品鱼35~60千克。
(3)网箱饲养 每平方米可放养黄颡鱼苗种500尾左右,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
一、 养殖条件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充足并,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二、 鱼种来源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三、 投喂质量高的饲料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 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