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用红罗非鱼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养殖试验场生产。鱼种于2004年5月中旬下塘,放养规格111克/尾,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或15000尾/公顷),同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50尾/亩(合750尾/公顷)。白鲢原计划放养100尾/亩,由于白鲢鱼种缺乏,其实际放养量只有计划放养密度的一半。3口渔池中放养的鱼种大小年龄一致。在6月15日开始对红罗非鱼进行投饵时,对其抽样测定。养殖的目标规格为500克/尾。
养殖所用饲料为美国大豆协会32/6全植物蛋白膨化浮性颗粒饲料(表1)。美国大豆协会在进行饲料配方时大化利用了豆粕。饲料由福建省厦门市福寿饲料厂生产。养殖鱼类一日投喂2次,每次均投喂至饱食,同时3口池塘每次的投饲量相同。
养殖试验的日常管理参照美国大豆协会80∶20池塘养殖模式进行。在每月的同一天对所有渔池打样一次。试验结束时,全部渔池干池,计数和称重全部青鱼和白鲢,并据此计算平均鱼体重、毛产量和净产量、饲料转化率(FCR)和成活率。在试验期间记录下投入的各项养殖成本,待试验结束时计算净收入和投资回报率(R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