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调控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采取微流水养殖,每天不间断冲水。无法实现微流水养殖的养殖场,可以15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池水总量的20%。每月用浓度2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保持水质健康干净,严禁水质过肥和水质老化。
饲料投喂
大刺鳅的苗种时期(全长5cm左右),主要以投喂轮虫为主,全长5-15cm时就可投喂切碎的水蚯蚓并辅以配合饲料;全长15cm-20cm时投喂蝇蛆、黄粉虫以及配合饲料;全长20cm以上时逐渐减少蝇蛆、黄粉虫等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增加配合饲料投喂量。其中,配合饲料要求含有粗蛋白和赖氨酸等营养元素,投喂量按大刺鳅体重的2%-3%每天分2次-3次投喂。
饵料的选择
因为刺鳅是常年的生活在水的底部,有经常的出没在水草当中,因此它们的捕猎对象也只有是浅水区的小鱼小虾了,还有就是在水底的杂质以及腐烂的食物。再有就是刺鳅也会时不时的游到水 面的上层来捕猎水面上的浮游小生物以及昆虫之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下自己的口味。 还有就是刺鳅比较喜欢往水底的泥土当中钻,因此像泥土中的螺蛳、贝类等都是它的捕食对象,以上的这些食物的话都是可以当做刺鳅的饵料的。
生活环境的配置.
对于刺鳅来说它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是没有太大的要求的,但是要记住的是刺鳅是淡水生物,喜欢在浅水区域的水草当中进行活动,因此在养殖的时候要注意到,养殖的水不需要太深,够刺鳅活动就可以了,还有就是要适当的加入一些杂草在里面来作为刺鳅活动的场所。后也是主要的一点就是水底要适当的加入一-些软质的泥土和石子来供刺鳅玩耍,因为刺鳅喜欢往泥土当中钻。
催产 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桝)。药物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溶解,注射剂量按亲鱼体重0.5毫升/公斤计算,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注射使用两针法,针注射剂量为总量的1/5,第二针注射剩余部分,间距24小时。雄鱼用药剂量减半。水温20℃-25℃时,效应时间为36-48小时。
受精卵的孵化 亲鱼产卵后,要及时将受精卵收集而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以面积为4平方米-6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宜,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0万粒/平方米-1.5万粒/平方米。孵化过程中,注意防止水霉;孵化期间,尽量保持水温18℃-31℃,宜水温20℃-28℃之间,变幅范围应控制在2℃左右,并且每天更换新水3次,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毫克/升)。
鱼种培育 根据实际情况,鱼种培育可使用土池或水泥池。其中,使用水泥池培育时,培育池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40平方米为宜,池深60厘米-80厘米,且排灌水方便。鱼苗放养前,使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等消毒清洗培育池,然后贮水即可投放鱼苗。投放的鱼苗同一批次、规格一致,一般放养密度为1000尾/平方米-1500尾/平方米。因为在水泥池中培育,池水中天然饵料生物严重不足,所以投喂人工饲料,小规格鱼种时投喂切碎消毒的水蚯蚓,个体增大后可直接投喂水蚯蚓。当规格达全长8厘米以上时则开始驯化摄食鱼糜,经过5天-7天的驯化可完全摄食鱼糜(冰鲜鱼浆)。如果由于冰鲜鱼来源困难,还可驯化摄食鳗鱼饲料。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少量多餐,并提供充足的饲料供其摄食,同时注意定时、定位、定量投喂。日常管理中,由于投喂大量的鱼糜会败坏水质,所以要经常巡塘,观察水质,如发现水质变坏则要及时换水,一般采用先排后灌,换水量为池水的1/2左右。另外,可在池中放入占水面1/2左右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同时可供大刺鳅鱼种隐蔽。
日常管理 因为养殖密度较高,所以要求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饲料而导致水质恶化;在雷雨天气,要及时巡塘,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防止大刺鳅跳逃和池水漫池;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同时投喂要做到“四定”;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刺鳅鱼的市场前景
刺鳅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淡水鱼类,养殖成本低,养殖一亩大概投入成本40000元左右。一亩池塘可以放养8000~10000尾,养殖10个月即可出售。刺鳅鱼成鱼的平均个体能够达到200克以上,即0.4斤。由于刺鳅鱼大小重量不能与其它鱼相比较。能达到0.4斤算是上市的标准了。
2、另外,养殖刺鳅鱼亩产量也算得过去,一亩可收获3000斤左右。市场上刺鳅鱼的收购价格比一般的鱼儿要高出一大截,低也有60元/斤,高能够达到100元/斤。我们以60元/斤的收购价格计算,亩产值可以达到180000元。然后除去40000元的投入总成本,盈利就是140000元。由此可见,刺鳅鱼很有市场前景,选择养殖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