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调控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采取微流水养殖,每天不间断冲水。无法实现微流水养殖的养殖场,可以15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池水总量的20%。每月用浓度2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保持水质健康干净,严禁水质过肥和水质老化。
饲料投喂
大刺鳅的苗种时期(全长5cm左右),主要以投喂轮虫为主,全长5-15cm时就可投喂切碎的水蚯蚓并辅以配合饲料;全长15cm-20cm时投喂蝇蛆、黄粉虫以及配合饲料;全长20cm以上时逐渐减少蝇蛆、黄粉虫等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增加配合饲料投喂量。其中,配合饲料要求含有粗蛋白和赖氨酸等营养元素,投喂量按大刺鳅体重的2%-3%每天分2次-3次投喂。
日常管理
做好防逃:养殖池水面离池堤顶部保持少50cm的距离,或在池面加盖防逃网。
及时清除残饵: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清除掉,防治污染水质。
控制水草的数量:养殖池内轮叶黑藻和水葫芦数量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定期捞出过多的水草。
鱼苗培育 采用水泥池培育,也可直接用孵化池培育,放养密度3000尾/平方米-5000尾/平方米。刚孵化的鱼苗,全长3毫米-4毫米,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黄囊,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侧卧池底,在3天-4天内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来源,不必投喂。5天以后,鱼苗的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始主动摄食。鱼苗初期,主要投喂丰年虫幼体或小型枝角类,每天投喂4次;鱼苗经过8天-10天的培育,体长可达1.5厘米-2.0厘米,体色转黄,此时可投喂切碎并经消毒的水蚯蚓;经过30天的驯养,鱼苗体长达2.5厘米-3.0厘米,开始成群觅食,体色变黑。培育期间,每天适当换水充气,且用胶管虹吸池底的排泄物,水质清新。随着个体增大,对饵料生物、溶解氧等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及时分池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适时分级分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大刺鳅鱼种在规格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当差异较大时,要特别注意及时过筛、分级、分养。
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一般采用精养方式。
池塘要求 一般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一般为1亩-2亩,池水水深1.5米以上,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池塘内种植1/5左右水面的水葫芦,可以调节水质和为大刺鳅隐蔽遮阳。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清塘消毒,然后贮水,待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以放入鱼种。
日常管理 因为养殖密度较高,所以要求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饲料而导致水质恶化;在雷雨天气,要及时巡塘,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防止大刺鳅跳逃和池水漫池;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同时投喂要做到“四定”;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