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清整和施肥
(1)鱼池清整。在斑点叉尾鮰鱼苗放养天,用生石灰进行干塘消毒,每亩用量75公斤,方是在池塘四周挖许多小坑,将生石灰加水融化后趁热向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耙翻动一遍,使之与底泥充分混合。消毒后第二天开始注水,注水时要在进水口拦网,以防野鱼混入。初次注水水深1米左右即可,以利于提高水温。
(2)施基肥。注水的同时施基肥,在池塘的四角堆放鸡粪或猪粪,用量为每亩150-200公斤。粪肥在堆放前一定要经过腐熟发酵或添加10%左右的生石灰消毒。
人工投饲要坚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天上午8-9时,下午4-6时各投喂次饲料;日投喂量根据季节和水温变化控制在鱼总体重的1%-3%。在鱼的规格达到100克以前好投喂鳗鱼饲料,或40%~50%的鳗鱼饲料加50%60%的冰鲜鱼浆,调成团状投喂,还可以自己配制含粗蛋白38%-40%的斑点叉尾粉料,调成团状投喂;当鱼长至100克以后,可以投喂含粗蛋白32%~36%的颗粒饲料。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坚持早晚巡塘。早晨巡塘主要是观察水色和鱼的活动情况,傍晚巡塘主要是检查食台,观察鱼的摄食情况。
(1)水质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25~30厘米,水色以褐绿色或黄应及时加注新水。一般来说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如果能定期排出部分池底老水,同时注入新水,则效果会更好。
在高密度养的情况下,池水往往容易缺氧,轻则影响鱼类摄食、生长,重则导致泛塘死鱼。因此,每亩水面应配备0.3千瓦增氧机。一般情况下面积在5亩以下的池塘,可配备1.5千瓦增氧机1台,面积在5亩以上10亩以下的池塘,可配备3千瓦增氧机1台。增氧开机的原则是:晴天中午开机,阴天上午开机,连续阴雨天半夜开机,遇鱼浮头随时开机,每天增氧4~6个小时。
(2)预防鱼病。在高密度养情况下,由于大量投饲,鱼的排泄物和残饵会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致使有害病菌大量滋生,增加鱼类患病的机会,因此抓好鱼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