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均能产卵于岩石突出物之下,或者淹没的树木、树桩、树根之下或河道的洞穴里,喜欢在阴暗的光线条件下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水温4~5℃开始摄食,39℃时停食,生长温度为5~36.5℃,适生长温度为18~30℃,溶氧3毫克/升以上较好,低子0.8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34毫克/升时窒息死亡。正常生长的pH值为6.5~8.9。池养条件下第1年长至13~35厘米,第2年35~45厘米,第3年达45~57厘米。
成鱼养殖。
等到鱼苗长到十厘米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分塘进行养殖了。这个时候鱼塘的面积要在五亩地,到时十亩地之间,水的深度要达到两米深,在放养的时候,一亩地可以放700尾鱼苗,这样的状况下能够让这些鱼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到时候它们也能够生长的更好,而且对于大部分养殖人员来说,它们也十分的清楚,在平时喂养的时候,除了要给它提供合适的饵料之外,平时鱼粉,豆饼,麦麸这些东西也是不能够少的。
病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以防为主、管理为先"。预防鱼病的措施包括做好鱼池消毒、鱼苗鱼种检疫消毒、工具消毒,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做好防范,不能用周边农田使用过的农药水。养殖周期内常用的预防方法为:根据水质、鱼类生长情况,一个周期内可用20-25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两周后用二氧化氯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浓度,再两周后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ppm浓度。10月份以后不再使用药物。生产过程中要杜绝使用国家禁止的鱼用药物,渔药使用应按NY 5071的规定执行,使用药物后应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饲料配方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一般采用含蛋白质25%~36%的配合饲料饲养。动物蛋白可从鱼粉、肉骨粉、蚕蛹中任选一种,比例约占饲料原料的10%~20%。植物蛋白可根据各地饲料来源从豆饼、麻饼、菜饼、花生饼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60%~70%。其他能量饲料可从米糠、小麦、大麦、玉米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10%~20%。美国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饲料中一般还添加2%~2.5%的动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及矿吻质混合物。美国饲养斑点叉尾鮰的两个配方如下:
1、阿肯色州斯图加特养鱼试验场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9%蛋白质)20%,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8%,米糠25%,米粉尘10%,棉籽粉10%,血粉(或羽粉)10%,混合维生素0.5%。
2、奥本大学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4%蛋白质)51.2%,黄玉米粉22.7%,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7.5%,小麦5%,动物脂肪2%,无钙磷酸盐1%,混合维生素0.5%,混合微量无机质0.08%。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经常投喂一些新鲜的螺蚌肉,加速斑点叉尾鮰生长。投饲量根据水温情况确定,5~9月占鱼体重的4%~7%,4月、10~11月占鱼体重的2%~3%。
高温季节应经常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环境,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叉尾鮰摄食率,促进生长。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经10~12个月饲养,主养池塘净产量650余千克,斑点叉尾鮰净产可达450余千克;混养池塘亩净产700余千克,其中斑点叉尾鮰产量200~250千克。主养池塘的饲料系数为1.57~1.73,混养池塘的饲料系数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