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均能产卵于岩石突出物之下,或者淹没的树木、树桩、树根之下或河道的洞穴里,喜欢在阴暗的光线条件下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水温4~5℃开始摄食,39℃时停食,生长温度为5~36.5℃,适生长温度为18~30℃,溶氧3毫克/升以上较好,低子0.8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34毫克/升时窒息死亡。正常生长的pH值为6.5~8.9。池养条件下第1年长至13~35厘米,第2年35~45厘米,第3年达45~57厘米。
成鱼养殖。
等到鱼苗长到十厘米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分塘进行养殖了。这个时候鱼塘的面积要在五亩地,到时十亩地之间,水的深度要达到两米深,在放养的时候,一亩地可以放700尾鱼苗,这样的状况下能够让这些鱼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到时候它们也能够生长的更好,而且对于大部分养殖人员来说,它们也十分的清楚,在平时喂养的时候,除了要给它提供合适的饵料之外,平时鱼粉,豆饼,麦麸这些东西也是不能够少的。
鱼种放养前工作
1池塘清整
对池塘进行清整,平整池底,去除杂草,淤泥过厚的池塘要清除部分底泥,可用泥浆泵抽出,以免对鱼体有害的物质积累及养殖期间水质不易控制。加水前要加装50目筛绢网做成的锥形网袋过滤进水,以免野杂鱼混入。
2池塘消毒
干法清塘时,用生石灰120-150kg/亩化浆全池泼洒,如果带水清塘应保持水深0.5-0.6m,用生石灰200kg/亩化浆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
3培肥水质
在鱼池消毒2-3天后,池塘施入经过发酵牛粪或猪粪200-250kg/亩做为基肥,以后不再施用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水体透明度达到40厘米左右后开始投放鱼种。
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白鲢60尾,花鲢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池水溶氧含量。斑点叉尾鮰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因此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600-1000g之间市场售价好。当个体重达60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小时应停止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