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
饲料
斑点叉尾养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选择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膨化浮性鱼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达到30%-35%,购入的颗粒饲料符合《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一2002)。也可就地取材自配饲料喂养,但要根据斑点叉尾的偏肉食性特点和商品鱼出塘规格要求,蛋白质含量要达到30%~34%。大致配方为鱼粉15%、菜仔饼20%、豆粕16%、酒糟13%、麦粉16%、细糠7%,玉米粉6%、预混料5%、磷酸二氢钙2%。根据鱼类摄食和健康状况,有时可适当加入土霉素等药物,切勿使用霉变原料。
投喂
个星期可用破碎饲料加水揉成团置于饲料台中,投喂前用勺敲打桶发出响声使鱼群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可正常投喂。如果购置了颗粒饲料投喂机,则投喂均匀,省时省工效果更好。投喂时要坚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开始时投喂量为鱼体总量的3-3.5%,5月至9月份达到鱼体总重的5-7%,若遇水温过高可减少投喂量,10月份后减为2-3%,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8:00-10:00,晚上10:00-22:00,每次投喂以达到9分饱即可,阴雨天可适当减少投喂量。
水质调控
配备简易水质分析仪、水温计,每天测定水温,溶解氧要保持在4mg/L以上,pH值保持在6.8-8.5的偏碱性,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之间。适时加水,调节水质,使水质清爽,一次加水换水量15-30厘米深,但不超过池水总量的1/3。必要时可放掉部分底部池水,以改善水体环境。每隔20天左右用生石灰15-20kg/亩兑水化浆全池泼洒一次,调节水质及控制pH值。特别7月至8月份高温天气或阴雨闷热天如发现溶解氧过低或有浮头症状,应减少投喂量并加注新水,同时开动增氧机。以增氧机作为主要手段进行增氧,要坚持勤开、多开,阴天早晨开、连阴雨天半夜开。如遇浮头严重,增氧机不能救急时可撒增氧剂增氧。
病害防治
1.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病症为鱼鳍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胀,腹水增多,眼睛突出,鳃丝渗白,肾脏红肿,脾脏增大,内脏血管充血。主要危害夏季温度高时鱼苗或鱼种。感染鱼的规格多为体长小于10 厘米或体重在10克以下的鱼苗或鱼种。
防治方法:
1)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池水溶氧应保持在每升4毫克以上。
2)鱼苗放养密度好低于每667平方米1万尾。
3)水温在29℃以上时,尽量不要拉网作业或运输鱼苗。
肠道败血症
鱼体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或其他内脏器官也有类似的斑点,鳃丝渗白;有时患鱼皮肤上出现灰白色的斑点;病原也可感染脑部,此时病鱼常做环状游动,活动失常且不久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应当清除,以改善生态环境。
2)鱼种下池前每升用10克~30克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分钟~20分钟;每100公斤鱼每天用败血宁25克,拌入饲料投喂,连用三四天。
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分为主养和混养。主养池塘亩放大规格斑点叉尾鮰鱼种600~800尾,搭配鲢、鳙鱼种200~300尾,但不宜搭配鲤、鲫鱼,因斑点叉尾鮰与它们的食性基本相同,容易发生争食。草鱼的抢食能力强,也不宜搭配。通过试验,美国的科研人员认为在斑点叉尾鮰主养池塘混养罗非鱼效果很好。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以单养方式养殖斑点叉尾鮰每公顷可放养4400尾而收成鱼1400千克,如果混养罗非鱼每公顷1240尾,则每公顷可收斑点叉尾鮰1568千克,罗非鱼266千克,使总产量达每公顷1834千克,比单养增产27.3%。混养池塘每亩放鲢、鳙鱼种300~350尾,鳊鱼100~150尾,斑点叉尾鮰300~400尾。放养斑点叉尾鮰的规格要求10厘米以上,鲢、鳙鱼及鳊鱼的规格在50克/尾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商品鱼饲养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