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水质要求
1、水源要求:斑点叉尾鮰育苗常用的水源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一般来讲,地下水是斑点叉尾鮰繁殖孵化的好水源,因为地下水通常没有悬浮物、未受污染,也不存在病原菌,水温和水化学成分相对较稳定。地表水包括溪流、江河、池塘、湖泊和水库,的地表水作为水源要优于地下水。
2、水温要求: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6~28℃,如果水温过低鱼卵孵化期就会延长,而且低温时真菌会大量繁殖,影响卵的正常发育。如果水温太高,鱼苗畸形率就会上升,而且水温超过28℃,鱼卵和鱼苗极易患上细菌病和病毒病,因此选用孵化水温好控制在27℃左右。
3、溶氧要求:孵化用水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除了水源进入孵化池之前要充分曝气外,孵化池中还应架设充气设施,不断充气,并且使孵化池水保持循环状态。
产品名称:叉尾鱼苗
鱼苗厂家:广东茂业水产养殖基地
鱼苗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
鱼苗规格:3-5cm
生活层次:中层
放养密度:2500-5000尾/亩
养殖条件:
1、鱼塘条件 靠近水源方便的地方,周围没有高大树木房屋等,以东西方向长方形的为好。面积5-30亩,水深2-3米。
2、鱼种放养 放养的时间应在4-9月或者将鱼种并塘越冬后笠年春季放养,放养规格在4-5厘米以上,大小一致,可采用单养和混养,适宜与斑点叉尾鮰混养的鱼类有鲢鱼、鳙鱼等。
养殖技术:
1、以人工配合饲料或市售精饲料为主,投喂技术要点是“四定”,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
2、每天上下午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适时注水,保持塘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同时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鱼种放养前工作
1池塘清整
对池塘进行清整,平整池底,去除杂草,淤泥过厚的池塘要清除部分底泥,可用泥浆泵抽出,以免对鱼体有害的物质积累及养殖期间水质不易控制。加水前要加装50目筛绢网做成的锥形网袋过滤进水,以免野杂鱼混入。
2池塘消毒
干法清塘时,用生石灰120-150kg/亩化浆全池泼洒,如果带水清塘应保持水深0.5-0.6m,用生石灰200kg/亩化浆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
3培肥水质
在鱼池消毒2-3天后,池塘施入经过发酵牛粪或猪粪200-250kg/亩做为基肥,以后不再施用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水体透明度达到40厘米左右后开始投放鱼种。
饲养管理
饲料
斑点叉尾养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选择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膨化浮性鱼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达到30%-35%,购入的颗粒饲料符合《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一2002)。也可就地取材自配饲料喂养,但要根据斑点叉尾的偏肉食性特点和商品鱼出塘规格要求,蛋白质含量要达到30%~34%。大致配方为鱼粉15%、菜仔饼20%、豆粕16%、酒糟13%、麦粉16%、细糠7%,玉米粉6%、预混料5%、磷酸二氢钙2%。根据鱼类摄食和健康状况,有时可适当加入土霉素等药物,切勿使用霉变原料。
投喂
个星期可用破碎饲料加水揉成团置于饲料台中,投喂前用勺敲打桶发出响声使鱼群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可正常投喂。如果购置了颗粒饲料投喂机,则投喂均匀,省时省工效果更好。投喂时要坚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开始时投喂量为鱼体总量的3-3.5%,5月至9月份达到鱼体总重的5-7%,若遇水温过高可减少投喂量,10月份后减为2-3%,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8:00-10:00,晚上10:00-22:00,每次投喂以达到9分饱即可,阴雨天可适当减少投喂量。
水质调控
配备简易水质分析仪、水温计,每天测定水温,溶解氧要保持在4mg/L以上,pH值保持在6.8-8.5的偏碱性,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之间。适时加水,调节水质,使水质清爽,一次加水换水量15-30厘米深,但不超过池水总量的1/3。必要时可放掉部分底部池水,以改善水体环境。每隔20天左右用生石灰15-20kg/亩兑水化浆全池泼洒一次,调节水质及控制pH值。特别7月至8月份高温天气或阴雨闷热天如发现溶解氧过低或有浮头症状,应减少投喂量并加注新水,同时开动增氧机。以增氧机作为主要手段进行增氧,要坚持勤开、多开,阴天早晨开、连阴雨天半夜开。如遇浮头严重,增氧机不能救急时可撒增氧剂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