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原产于北美洲,为典型肉食性淡水鱼类,是目前华东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近十年来,华东地区的黄颡鱼养殖从以前的水产养殖小品种,慢慢演化为养殖面积广、市场容量大、价格相对稳定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目前,由于黄颡鱼的主要养殖技术还停留在单养、精养以及不断追求高产的层次,逐渐出现了病害增多、饲料系数上升等弊端。现将加州鲈混养黄颡鱼养殖技术总结和介绍如下:
1 池塘选择
要求池塘面积为 6 666.67 m 2 ,深水位 2 m,底质为黏性土壤,池底从进水口向排水口倾斜,纵向开 1 条中央沟,以利于排干全塘池水。
2 预前处理
冬天干塘后,用高压水枪清除池底中央沟和排水口的淤泥,每 667 m 2 用生石灰 50 kg 进行干法清塘,然后持续晒塘,备用。准备放养鱼苗前一周,从外河进水到池塘水位深 0.8~1 m,进水口套 80目筛绢过滤袋,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及其卵随水带入。然后用漂白粉1.0~1.5 g/m 3 进行水体消毒,并安装增氧机搅动水体,以提升消毒效果,活化池水。第 2 天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和氮磷钾肥进行肥水,要求水色达到“肥活嫩爽”后才能放鱼苗,清水放苗更易导致水霉病的暴发,一般 5 d左右即可培养出棕褐色的理想水色。
3 鱼苗放养
4月—5月,选择体质健康、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已经驯化成功、60~100 尾 /kg 的加州鲈鱼苗和黄颡鱼苗,每 667 m 2 放养加州鲈鱼苗2 500 尾,7~10 d 后再每 667 m 2 放养黄颡鱼苗 1 500尾,每667 m 2 搭配放养白鲢 50 尾、花鲢 30 尾。于晴好天气,在池塘边上安装水泵,沿池塘边冲水形成平稳的水流,在水泵前方放鱼苗,鱼苗会随水流迅速散开,平稳的水流可冲刷干净鱼苗身体和鳃丝上的黏液,有助于提高鱼苗放养的成活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鱼苗起捕、运输和放养过程中难免有磕碰引起的伤口,因此,鱼苗放养完成后,要及时用戊二醛和硫醚沙星消毒 2~3次,以预防水霉病的暴发。
4 饲料投喂
加州鲈采用冰鲜鱼与加州鲈膨化饲料搭配投喂的方法,加州鲈鱼苗放养后,在池塘南侧长边中部安装小水泵冲水集鱼,慢慢撒喂鱼糜,引鱼集中摄食,训食成功后,每天分上、下午两次在固定地点投喂,上午撒喂冰鲜鱼,下午投喂加州鲈膨化饲料,并根据鱼体大小逐渐加大冰鲜鱼的鱼块大小和膨化饲料的粒径,在加州鲈不再积极抢食时停止投喂。黄颡鱼无需另外投喂饲料,主要摄食加州鲈抢食后分散、沉底的冰鲜鱼块、鱼糜和剩余的膨化饲料。
5 水质管理
每隔 15~20 d,使用水质检测盒检测池塘的水质指标,主要包括 pH、NH 3 -N(总氨氮)、NO 2 - -N,并观察水色、透明度。水位一般维持在 2m 左右,并根据水质情况安排加换水,一般每 10~15 d 加换 1 次新鲜水,每次加换水10~15 cm,如果水质恶化,则要缩短加换水的间隔时间,并加大加换水的水量。
池塘搭配放养少量花鲢、白鲢,有助于控制水体中蓝藻、浮游动物的暴发,但也要经常观察水体内是否有蓝藻和浮游动物暴发的迹象,并要在早期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
每15~20 d施用1次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调节池塘水质,并施用1 次以磷肥为主的肥料,以磷促氮,以保持水色“肥活嫩爽”,以及预防NH 3 -N、NO 2- -N 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