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鳗鱼四病防治方法
3.处理方法
一般有效的办法是:(1)停食2 餐以上,让肠胃减荷,恢复功能,消除病因;(2)杀虫灭菌,修复水质环境,解除毒害;(3)拌料内服黄连、氟苯尼考或盐(氯化钠)与生大蒜混合水浆,或盐+三叶鬼针草+山楂+甘草熬汁合剂,连喂3 -5日,并行水环境消毒、改良等措施,鳗鱼可迅速恢复健康;(4)鳗鱼恢复正常以后应选择全价配合饲料并添加一些维生素、盐、有益生物菌等等以恢复肠胃内环境,提高对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以期随机提高投饵率及饲料转化率;(5)在肠炎症状出现至恢复正常之初期,应少喂或停喂鱼油,以减轻病症,待比较正常以后,逐渐适量添加鱼油,以增加鳗鱼之肥满度及提高饲料转化率,为鳗鱼顺利越冬做好准备。
4.预防
秋季水温渐降,控制投饵,不使鳗鱼过量摄食,其参考指标为:观察鳗鱼的实际上台率及抢食摄食情况,以短时间之内吃光(3-10 分钟)恋台不散为标准,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肠炎病发生。
3.养殖区隔绝外界污染
养殖区具有高度独立性,不受外界可能产生的任何污染源。同时,养殖区内进排水独立,不产生交叉污染。所使用器具独立,使用后即进行消毒处理。
三、养殖对象选择及管理措施
健康养殖的前提是所要养殖的对象健康。再对其科学饲养管理,使养殖鳗鱼健康、成长,终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1.苗种
健康苗种是在正常放苗季节时,同时具有活力强、体质强健、体表干净、规格均匀,无任何外伤的特性的苗种
2. 养殖密度
合适的养殖密度既可以确保养殖鳗鱼、健康成长,也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养殖风险,同时也是降控养殖成本的关键措施之一。
养殖过程中及时调控养殖密度,是健康养殖中重要的一个管理环节。依养殖鳗鱼生长速度,通常约养殖45天~60天左右,对其进行大小分选、重新调整密度
3.饵料
鳗鱼养殖投饵分两个阶段,阶段是白苗培育初期,投喂开口饵料,通常为红虫。此阶段持续45天~60天;第二阶段,即开口训饵以后的养殖,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红虫:生长环境肮脏,自身难免潜伏大量病源。到场后需先经过2天~3天清水漂洗、压爬,筛选出健康、活力强、内脏干净的红虫。使用前再经过高浓度食盐浸泡刺激、吐脏后投喂。
饲料:鳗鱼养殖中投喂的饲料均为高蛋白人工配合饲料,促使鳗鱼生长加快。但其含高蛋白质,难免易引起鳗鱼消化问题。因此,选择投喂的饲料应既能满足营养结构适宜,又要确保能促使鳗鱼易消化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