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鳗鲡鳗鱼健康养殖模式新架构
水产养殖中,“健康养殖”应该是指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在可接受养殖成本范围内,给其创造适宜生长环境,使所养殖动物能以生长和发育,减少病虫害发生频率,产品质量安全,取得大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化养殖模式。实现健康养殖目标,具体到养殖中各个环节,如何进行实际操作。
本文试图以此为方向,以鳗鲡(Anguilla)生物学特性为基础,以实际可操作性为前提,结合现有的养殖操作手法、养殖环境来探讨如何具体进行鳗鲡健康养殖。尝试探讨建构鳗鲡健康养殖新模式的操作关键点。
2.水源及水预处理措施
“ 养鱼先养水”,首先确保选择无重大污染,水质合适的水源为养殖用水;其次,确保进入养殖池内水质为健康水质。我国现有养殖鳗鱼使用的水源有山溪水、水库水以及地下水。各种水源水质优缺点都很明显
因此,无论使用哪一种水源,都应该对进场后的水源进行预先处理。
过滤:沙滤或网滤均可,首先对外来水源进行物理净化。
曝气:尤其使用地下水源时,曝气。使用水车式增氧机或者空压机底层曝气,提高水中DO达到6mg/L。
杀菌消毒:使用较高浓度ClO2或KMnO4等强氧化杀菌剂,对水源进行消毒及杀灭中间宿主处理。
培养有益生物相: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即事先向养殖用水中接入有益菌,培养水中有益微生物占优势的良好生物相。
经过各个环节预先处理后,确保进入养殖池内的水源为健康水质。
二、三、成鳗投喂管理
成鳗养殖是把体重20 克以上的鳗种养成体重250~400 克的商品鳗的生产过程。
. 鳗种放养
鳗种放养前,应对鳗池和鳗种进行药物消毒,然后才能放入鳗池饲养。放养时间一般在3 月中、下旬到4 月上旬,水温13℃以上时进行。放养密度视鳗池条件、鳗种规格等因素确定,考虑到是流水池并且设备良好,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体重20 克左右的鳗种10~13 公斤。
2. 饲料投喂
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每天上午9 时左右投喂一次,把人工配合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同时要关注鳗鱼每天摄食情况作适当调整。早春或晚秋水温较低,或水温超过30℃的时候,日投饲量可酌情减少。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20 分钟能吃完为宜。
3. 轮捕轮放
鳗鱼在饲养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很大,采取分期放养,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等措施。一般每隔40 天左右分级分稀一次,使同池鳗鱼规格整齐,密度合理。操作时要小心细致,防止损伤鱼体,造成病菌感染,影响鳗鱼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