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鳗鱼四病防治方法
3.处理方法
一般有效的办法是:(1)停食2 餐以上,让肠胃减荷,恢复功能,消除病因;(2)杀虫灭菌,修复水质环境,解除毒害;(3)拌料内服黄连、氟苯尼考或盐(氯化钠)与生大蒜混合水浆,或盐+三叶鬼针草+山楂+甘草熬汁合剂,连喂3 -5日,并行水环境消毒、改良等措施,鳗鱼可迅速恢复健康;(4)鳗鱼恢复正常以后应选择全价配合饲料并添加一些维生素、盐、有益生物菌等等以恢复肠胃内环境,提高对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以期随机提高投饵率及饲料转化率;(5)在肠炎症状出现至恢复正常之初期,应少喂或停喂鱼油,以减轻病症,待比较正常以后,逐渐适量添加鱼油,以增加鳗鱼之肥满度及提高饲料转化率,为鳗鱼顺利越冬做好准备。
4.预防
秋季水温渐降,控制投饵,不使鳗鱼过量摄食,其参考指标为:观察鳗鱼的实际上台率及抢食摄食情况,以短时间之内吃光(3-10 分钟)恋台不散为标准,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肠炎病发生。
2. 不当投喂
“病由口入”,不可否认,生物体很多疾病究其根源,均与其摄食不当有直接关系。此类情况直接发病包括有:肠炎、咬食、肠胃及肝病变等。尤其摄食不当诱发鳗鱼免疫力下降可能发生的其它疾病则更多。
预防此类疾病首先投喂的饲料不仅要求卫生指标合格,而且营养结构合理,易消化、促生长;其次根据当日天气、鳗鱼规格大小以及鳗鱼本身健康状况确定合适投饵率。后要鳗鱼在摄食前后三小时内不能有剧烈环境波动的刺激或其它外来因素干扰,以免造成鳗鱼的消化负担。
3. 气温等环境因素
人工养殖不能过于违背鳗鱼生物学特性,其驯化也是逐渐渗透过程。由于环境不适造成可能诱发的鳗鱼疾病包括有:低温时的小瓜虫、日本鳗低温时弧菌爆发、低温时水霉菌爆发、欧鳗高温时脱粘及败血病、水质变化造成鳗鱼应激发病等。
鳗鱼工厂化健康养殖攻略
一、鳗池的选择与消毒
1. 鳗池选择
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捷的养殖场。鳗池采用水泥池大棚温室结构进行养殖,60 口鳗鱼养殖池,其中鳗池面积380 平方米的有14 口、360 平方米的有20口、150 平方米的有16 口, 总面积14920 平方米。
2. 鳗池消毒
在鳗苗下池前采用过磷酸钙对新水泥池进行消毒,蓄满水后按每立方米水体1000 克的比例加入过磷酸钙,浸池1~2 天,放掉旧水注入新水后,即可投放种苗。
二、鳗苗的培育
1. 鳗苗消毒
鳗苗体质娇嫩,在采捕、暂养和运输中容易擦伤而感染诱发细菌性疾病。因此,在放养时进行消毒,增强鳗苗抗病力。消毒方法采用碘制剂或食盐等进行全池泼洒药浴,消毒时间在鳗苗下池后的当天傍晚进行。
2. 鳗苗放养密度
流水式水泥池, 养殖自然条件比较好, 鳗苗放养密度以900~1000 克/ 平方米左右,以低密度放养生长速度比较快,成活率高。但在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要考虑到运苗容器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差距过大,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要先将尼龙袋连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拆袋将鳗苗放入,加强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3. 鳗苗的饲养
鳗苗饲养初期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红虫,投喂的时间为每天4次,然后逐步变为每天上、下午2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 左右。
在饲养过程中,对鳗苗要进行训练,通过在鳗池边建一个饲料台,训练鳗苗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夜间吃食改为白天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由于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50天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进行分级饲养培育,确保鳗苗规格相对整齐。鳗种是成鳗养殖的基础,鳗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成鳗养殖的好坏。
因此,要发展养鳗生产,首先抓好鳗鱼苗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