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鳗鱼四病防治方法
3.处理方法
一般有效的办法是:(1)停食2 餐以上,让肠胃减荷,恢复功能,消除病因;(2)杀虫灭菌,修复水质环境,解除毒害;(3)拌料内服黄连、氟苯尼考或盐(氯化钠)与生大蒜混合水浆,或盐+三叶鬼针草+山楂+甘草熬汁合剂,连喂3 -5日,并行水环境消毒、改良等措施,鳗鱼可迅速恢复健康;(4)鳗鱼恢复正常以后应选择全价配合饲料并添加一些维生素、盐、有益生物菌等等以恢复肠胃内环境,提高对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以期随机提高投饵率及饲料转化率;(5)在肠炎症状出现至恢复正常之初期,应少喂或停喂鱼油,以减轻病症,待比较正常以后,逐渐适量添加鱼油,以增加鳗鱼之肥满度及提高饲料转化率,为鳗鱼顺利越冬做好准备。
4.预防
秋季水温渐降,控制投饵,不使鳗鱼过量摄食,其参考指标为:观察鳗鱼的实际上台率及抢食摄食情况,以短时间之内吃光(3-10 分钟)恋台不散为标准,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肠炎病发生。
一、主要养殖品种及其生活特性
试论鳗鲡鳗鱼健康养殖模式新架构
众所周知,在鱼类生物中,现存共有鳗鲡19种和亚种。我国养殖较为成功的品种为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和欧洲鳗鲡(Aguillaanguilla),近几年有发展养殖一部分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从其生活习性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三种鳗鲡基本相同。但是,因其产卵地及苗种洄游路线不同,使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对温度适应范围、药物耐受浓度以及生物学上体长、体型上的差异。
1. 共同生活习性
鳗鲡为硬骨鱼纲。无腹鳍,鳞片退化埋于皮下。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各鳍均无硬棘。自然生活中鳗鲡主要生长地为温、热带水域。正常生活在淡水中,生殖时洄游到海洋中产卵,产卵后亲鱼即死去,卵受精后发育成透明柳叶状小鱼,俗称 “柳叶鳗(Leptocephalus)”,经变态发育,进入淡水中生长至性成熟再复回深海产卵。周而复始这种降河性产卵洄游生活。鳗鲡其性凶猛,属肉食性鱼类。
依据不同鳗鱼生活习性,结合养殖实践操做手法,欧洲鳗养殖好选用水泥底结构,日本鳗和美洲鳗养殖好选择砂石底养殖。
土池建造应以符合土质较硬,建成后不会渗漏为原则。池底向排污箱方向倾斜。
遮荫保温:精养池上面通常搭建用于保温或遮荫的棚架设施。此设施应具备两方面要求:保障池面上空间通风性良好;保障池棚内有足够的采光量。
为此,要求保温棚距池面高度应达到3m左右。冬天保温时在棚开一定数量天窗,依天气及气温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棚内空气中氧气饱和。棚上面使用的保温布应黑白相间,棚内有足够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