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养殖品种及其生活特性
试论鳗鲡鳗鱼健康养殖模式新架构
众所周知,在鱼类生物中,现存共有鳗鲡19种和亚种。我国养殖较为成功的品种为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和欧洲鳗鲡(Aguillaanguilla),近几年有发展养殖一部分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从其生活习性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三种鳗鲡基本相同。但是,因其产卵地及苗种洄游路线不同,使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对温度适应范围、药物耐受浓度以及生物学上体长、体型上的差异。
1. 共同生活习性
鳗鲡为硬骨鱼纲。无腹鳍,鳞片退化埋于皮下。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各鳍均无硬棘。自然生活中鳗鲡主要生长地为温、热带水域。正常生活在淡水中,生殖时洄游到海洋中产卵,产卵后亲鱼即死去,卵受精后发育成透明柳叶状小鱼,俗称 “柳叶鳗(Leptocephalus)”,经变态发育,进入淡水中生长至性成熟再复回深海产卵。周而复始这种降河性产卵洄游生活。鳗鲡其性凶猛,属肉食性鱼类。
2.水源及水预处理措施
“ 养鱼先养水”,首先确保选择无重大污染,水质合适的水源为养殖用水;其次,确保进入养殖池内水质为健康水质。我国现有养殖鳗鱼使用的水源有山溪水、水库水以及地下水。各种水源水质优缺点都很明显
因此,无论使用哪一种水源,都应该对进场后的水源进行预先处理。
过滤:沙滤或网滤均可,首先对外来水源进行物理净化。
曝气:尤其使用地下水源时,曝气。使用水车式增氧机或者空压机底层曝气,提高水中DO达到6mg/L。
杀菌消毒:使用较高浓度ClO2或KMnO4等强氧化杀菌剂,对水源进行消毒及杀灭中间宿主处理。
培养有益生物相: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即事先向养殖用水中接入有益菌,培养水中有益微生物占优势的良好生物相。
经过各个环节预先处理后,确保进入养殖池内的水源为健康水质。
3.养殖区隔绝外界污染
养殖区具有高度独立性,不受外界可能产生的任何污染源。同时,养殖区内进排水独立,不产生交叉污染。所使用器具独立,使用后即进行消毒处理。
三、养殖对象选择及管理措施
健康养殖的前提是所要养殖的对象健康。再对其科学饲养管理,使养殖鳗鱼健康、成长,终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1.苗种
健康苗种是在正常放苗季节时,同时具有活力强、体质强健、体表干净、规格均匀,无任何外伤的特性的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