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履带车的设计是针对早期履带与车轮两种传动系统的缺点。履带车辆的越野能力较好,但是乘载重量受到限制,同时履带的寿命,尤其是在越野的环境下较短,生产成本上,履带也比轮型车辆要高。车轮的寿命也高于履带,同时轮型车辆能够搭载的重量较高,可是使用车轮的车辆在高乘载重量时所能够通过的地形非常有限,并且在恶劣天候下的行走能力远不如履带车辆。
履带式与轮式拖拉机不同,它是通过一条卷绕的环形履带支承在地面上。履带接触地面,履刺插入土内,驱动工不接地。驱动轮在驱动扭矩的作用下,通过驱动轮上的轮齿和履带板节销之间的啮合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接地那部分履带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而需也相应地给履带一个前的反作用力Pk,这个Pk反作用是推动拖拉机向前行驶的驱动力。轮式拖拉机的驱动力是直接传给行走轮的,而履带式拖拉机不同,它的驱动力Pk是通过卷绕在驱动轮上的履带传给驱动轮的轮轴,再由轮轴通过拖拉机的机体传到驱动轮上。
影响附着力的因素很多,就其拖拉机本身的结构来说,合理的选择履刺、履带的形状尺寸,在一定限度内增加履带的承受重量等,均可提高附着力,增加拖拉机的牵引力。 履带式拖拉机的滚动阻力是由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和行走系各机件间的相互摩擦作用而形成的,减小滚动阻力,可增加拖拉机的牵引力 。
由于履带板节距被拉长,还引起在行走时支重轮跳动,加速了履带板跑道部分的磨损。当跑道部位下陷大于4mm时就应修复。履带板导向部分的磨损,主要是履带走偏、履带板严重变形,以及支重轮和引导轮的轴向晃动太大所引起的。常见的报废履带板,都是在与驱动轮相啮合部位被严重磨损或被磨穿。
做好履带张紧度调整,可减少驱动轮的磨损,防止履带越轨。调整时,将拖拉机停放在平坦的硬地上,取一平直木条放在两托链轮间履带两端的履带销轴上,测量履带下垂度大处履带销轴上表面至木条下平面的距离。紧度正常时,此距离应为30~50mm。如不符合,可拧转导向轮张紧螺栓的调整螺母,通过改变导向轮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如张紧螺栓已调到底,而履带仍太松时,应取下一节履带板再进行调整。张紧度调整合适后,缓冲弹簧的压缩长度应为260~265mm,以正常的缓冲作用,否则应重新调整至标准。
负重轮用来承受坦克的重量和规正履带。它由轮毂、轮盘、胶带、滚珠轴承、轮轴盖、固定螺母、回绕挡油盖等组成。负重轮数量多,可使每个轮子所承担的重量小,对地面的压力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坦克的通行性能。当发动机的动力传到主动轮上时,主动轮按顺时针方向拨动履带,于是接地履带和地面之间生产了相互作用力。根据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履带沿水平方向给地面一个作用力,而地面给履带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使坦克运动,称为坦克的牵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