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装置由引导轮、随动轮、支重轮、驱动轮及履带构成。运转时,驱动轮卷绕履带循环运动,支重轮在履带的轨道上滚动前进或后退。具有对土壤的单位面积压力小和对土壤的附着性能好(不易打滑)等优点,在土壤潮湿及松软地带有较好的通过性能,牵引效率也高。
当驱动力足以克服滚动阻力和所带农具的牵引阻力时,支重轮就在履带上表面向前滚动,从而使拖拉机向前行驶。由于驱动轮不断地把履带一节一节卷送到前方,再经导向轮将其铺在地面上,因此支重轮就可连续地在用履带铺设的轨道上滚动了。由此可知,履带式拖拉机行使是由驱动扭矩通过驱动轮使履带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并且驱动力大于滚动阻力与牵引阻力之和。
由于履带板节距被拉长,还引起在行走时支重轮跳动,加速了履带板跑道部分的磨损。当跑道部位下陷大于4mm时就应修复。履带板导向部分的磨损,主要是履带走偏、履带板严重变形,以及支重轮和引导轮的轴向晃动太大所引起的。常见的报废履带板,都是在与驱动轮相啮合部位被严重磨损或被磨穿。
托链轮的磨损:托链轮的磨损是由于接触链轨节的滚道面而产生的。表现为:托链轮凸缘宽度的减小;托链轮滚道面外径的减小;托链轮凸缘外径的减小。支重轮的磨损:支重轮承载拖拉机质量沿履带轨道滚动使机身行走,并防止履带横向滑脱,实现拖拉机顺利转向。支重轮的磨损同托链轮、引导轮的磨损一样,也是由于接触链轨节的滚道面而产生的。
在一般情况下,可把整套履带板调头使用,因为拖拉机倒速使用的机会较少。当履带销直径磨细至18mm时,应更换新销子,使节距缩短4mm,这对延长履带使用寿命有好处。履带板的修复比较麻烦,而且修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耐磨。所以近年来对磨损严重的履带板都采用了换件修理。
紧度正常时,此距离应为30~50mm。如不符合,可拧转导向轮张紧螺栓的调整螺母,通过改变导向轮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如张紧螺栓已调到底,而履带仍太松时,应取下一节履带板再进行调整。张紧度调整合适后,缓冲弹簧的压缩长度应为260~265mm,以正常的缓冲作用,否则应重新调整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