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南通  浙江  代理  加工  东莞  食品  生产厂家  上海  规格  服务 

东城养殖方法鳗鱼苗

 
单价: 面议
起订: 1
发货期限: 天内发货
发货地: 北京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更新时间: 2022-03-24 04:35
 
发布企业资料
详细介绍

寄生虫病

秋季鳗鱼四病防治方法
现在市售杀虫药物品牌繁多,应交替选择、低毒、无残留、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药物使用。在有效灭虫以后,一定要伴以消炎、恢复水环境的程序,修复水环境、恢复体能是非常关键的一招。

真菌病

(1)加强营养,强化喂养优质鱼油,增加VC、VB、VA、VD的吸收,光滑体表,健康肌肤,增强黏液的完整性与抗病原体能力;

(2)优化水环境,培养一定的水色(繁衍蓝、绿、裸藻等),降低水透明度,加强日光照;(3)水体用氯化钠400mg/L+小苏打400 mg/L+抗霉病的中草药合剂,也是有效的办法。另外常拌药饵内服,每公斤饲料用食盐(5g)+生大蒜(5-10g)/kg 拌合搅成水浆投喂,效果也十分显著。

2.水源及水预处理措施

“ 养鱼先养水”,首先确保选择无重大污染,水质合适的水源为养殖用水;其次,确保进入养殖池内水质为健康水质。我国现有养殖鳗鱼使用的水源有山溪水、水库水以及地下水。各种水源水质优缺点都很明显
因此,无论使用哪一种水源,都应该对进场后的水源进行预先处理。

过滤:沙滤或网滤均可,首先对外来水源进行物理净化。

曝气:尤其使用地下水源时,曝气。使用水车式增氧机或者空压机底层曝气,提高水中DO达到6mg/L。

杀菌消毒:使用较高浓度ClO2或KMnO4等强氧化杀菌剂,对水源进行消毒及杀灭中间宿主处理。

培养有益生物相: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即事先向养殖用水中接入有益菌,培养水中有益微生物占优势的良好生物相。

经过各个环节预先处理后,确保进入养殖池内的水源为健康水质。

4.水质管理

水质调控

物理调控,在投喂完饲料两个半小时后排污、换水。尽量减少排泄物及残饵累积,同时也要考虑水质稳定。

化学调控,定期使用ClO2、表面活性剂等对水体、养殖池及养殖棚内进行消毒。

生物调控,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及腐植酸等有机肥料,保持养殖中有益微生物持续占优的生物相结构
搭配混养

利用鱼类之间生物性的差异,在养殖鳗鱼池内搭配一定数量杂食性、抵抗力强、不易自然繁殖的小型鱼类,尤其在土池养殖中,搭配混养合适鱼种对养殖池稳定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可选择单性罗非鱼等,10尾/亩~15尾/亩。

2. 不当投喂

“病由口入”,不可否认,生物体很多疾病究其根源,均与其摄食不当有直接关系。此类情况直接发病包括有:肠炎、咬食、肠胃及肝病变等。尤其摄食不当诱发鳗鱼免疫力下降可能发生的其它疾病则更多。

预防此类疾病首先投喂的饲料不仅要求卫生指标合格,而且营养结构合理,易消化、促生长;其次根据当日天气、鳗鱼规格大小以及鳗鱼本身健康状况确定合适投饵率。后要鳗鱼在摄食前后三小时内不能有剧烈环境波动的刺激或其它外来因素干扰,以免造成鳗鱼的消化负担。

3. 气温等环境因素

人工养殖不能过于违背鳗鱼生物学特性,其驯化也是逐渐渗透过程。由于环境不适造成可能诱发的鳗鱼疾病包括有:低温时的小瓜虫、日本鳗低温时弧菌爆发、低温时水霉菌爆发、欧鳗高温时脱粘及败血病、水质变化造成鳗鱼应激发病等。

鳗鱼工厂化健康养殖攻略
一、鳗池的选择与消毒

1. 鳗池选择

  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捷的养殖场。鳗池采用水泥池大棚温室结构进行养殖,60 口鳗鱼养殖池,其中鳗池面积380 平方米的有14 口、360 平方米的有20口、150 平方米的有16 口, 总面积14920 平方米。

2. 鳗池消毒

  在鳗苗下池前采用过磷酸钙对新水泥池进行消毒,蓄满水后按每立方米水体1000 克的比例加入过磷酸钙,浸池1~2 天,放掉旧水注入新水后,即可投放种苗。
二、鳗苗的培育 

1. 鳗苗消毒

  鳗苗体质娇嫩,在采捕、暂养和运输中容易擦伤而感染诱发细菌性疾病。因此,在放养时进行消毒,增强鳗苗抗病力。消毒方法采用碘制剂或食盐等进行全池泼洒药浴,消毒时间在鳗苗下池后的当天傍晚进行。

2. 鳗苗放养密度

  流水式水泥池, 养殖自然条件比较好, 鳗苗放养密度以900~1000 克/ 平方米左右,以低密度放养生长速度比较快,成活率高。但在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要考虑到运苗容器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差距过大,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要先将尼龙袋连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拆袋将鳗苗放入,加强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3. 鳗苗的饲养

  鳗苗饲养初期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红虫,投喂的时间为每天4次,然后逐步变为每天上、下午2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 左右。

      在饲养过程中,对鳗苗要进行训练,通过在鳗池边建一个饲料台,训练鳗苗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夜间吃食改为白天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由于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50天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进行分级饲养培育,确保鳗苗规格相对整齐。鳗种是成鳗养殖的基础,鳗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成鳗养殖的好坏。

因此,要发展养鳗生产,首先抓好鳗鱼苗种的培育。

三、四、鳗鱼养殖管理

养殖场具有水源丰富,水质条件比较好(主要指标:pH 值为7.69,溶氧量7.93 毫克/ 升,氨氮含量0.041毫克/ 升,亚硝酸盐含量0.17 毫克/ 升,铁含量0.05 毫克/ 升)。

水源充足,换水方便,对鳗鱼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鳗鱼养殖过程中,加强水质调节,培养和管理好鳗池水质,是养鳗高产的可靠。主要措施:

  1. 勤巡塘、勤观察。每天巡塘分早中晚3 次,看池水透明度,看水中浮游生物量,观察水面有无鳗鱼吐出的食物和粪便形状,预防缺氧“泛池”现象发生。

  2. 加强微囊藻培养。由于鳗池水中的溶氧来源主要依靠微囊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因为源水中微囊藻含量一般不高,因此,在鳗池中要施一些铵肥(如硫酸铵),进行强化肥育,促使微囊藻迅速繁殖和生长,从而增加水中溶氧,促进鳗鱼生长发育。

  3. 定期检测水质。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鳗鱼正常摄食、生长。因而,为了养殖池水质,应定期检测养殖池水质,一般要求2~3 天检测1 次,发现问题可采取大换水加强排污,或利用水质改良剂等进行处理调节,防止水质恶化。

  4. 适时开启增氧机。要根据季节变化,及时采取对策。夏季、秋初是一年中高温时段,这时段鳗鱼耗氧量高,全天候开动增氧机,确保上下层水体交换,做好增氧补给工作,防止鳗鱼缺氧浮头现象发生;秋末、冬季低温时,要加深池水并保持一定的肥度,可增加保温性能。平时要经常进行池水更换,保持池水清洁。

  5. 要掌握好水色。要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和严格控制浮游动植物繁殖。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鳗池中混养一些鲢鱼、鳙鱼,每亩可混养40 尾左右。每隔一段时间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换水时,应将池水中的残饵、粪便排出池外,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提供鳗鱼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我们的其它产品
更多>
网站首页  |  营业执照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