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好从种蛋产出到小鸟出壳整个过程的消毒工作。
(3)在小鸟卵黄吸收期间,采取两次注射抗生素办法,防治已隐性感染的个体。一般采用庆大霉素、恩诺沙星。
(4)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大肠杆菌病
这是鸵鸟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常见,在自然条件下,4月龄以下鸵鸟易发,造成大肠
杆菌病多发的原因是:
(1)诱发因素多: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就存在于肠道中,之所以不发病,是因为肠道菌群处于平衡协调状态,但只要有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存在,该细菌就会大量繁殖,造成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发病。这些因素有:卫生条件差、潮湿、拥挤、低温、饲料营养不平衡、通风不良、运输、转群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2)血清型多:据报道,有20多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
(3)环境污染:如果对鸵鸟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尸体处理不当,那么造成大肠杆菌扩散传染的机会更大。
大肠杆菌除表现有卵黄炎外还可表现为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眼炎、大肠杆菌性关节炎。
预防大肠杆菌病,一方面加强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另一方面,通过菌苗的预防接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很多,但大肠杆菌很容易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好通过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梭状芽孢杆菌病
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细菌为肠道常住菌,往往在转群、转换饲料、气候骤变及其它恶劣饲养条件下诱发。一般发病日龄段为2-4月龄,健壮鸵鸟易发,发病后往往很快死亡。解剖可见小肠段弥漫性坏死灶,肠壁变薄,肠腔充气,肠内容物为大量墨绿色的稀薄液体,极其腥臭。预防本病,可以在饲料中加入20ppm的杆菌肽锌,如果大群中已发生个别病例,则可在水中或料中加入林可霉素,进行大群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