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龄前的鸵鸟我们一般称为幼鸵鸟,在这个时期的幼鸵鸟抗病力较差,容易发病,因此要加强幼鸵鸟的疾病防治,现将幼鸵鸟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卵黄囊炎
卵黄囊炎是一月龄之内的鸵鸟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卵黄吸收迟缓,卵黄颜色变为灰绿色,呈絮状、稀水状,往往恶臭,无菌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此外还发现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卵黄炎的发生有先天性原因和后天性原因,先天性原因指出壳前的蛋内感染,主要是由于鸵鸟交配体位低并且交配次数比较频繁,交配时把泥土、粪便带入产道,造成产道感染,高产母鸟这方面比较突出。而后天因素是指鸵鸟出壳以后形成的卵黄感染。在正常情况下,小鸵鸟的卵黄要完全吸收,大约需要两周时间,而小鸵鸟在出壳后第三天就开始采食了,所以肠道紧接着就有了细菌入住,这当然不排除致病性细菌的存在,如果一旦饲养管理不善,如温度过高过低、环境潮湿、通风不良等,导致自身抵抗力低下,就会造成“病从肠入”,即细菌从卵黄蒂柄部侵入卵黄,(因为卵黄与肠的连接部位还没有完全闭锁),造成后天性的卵黄感染。
所以要预防卵黄炎的发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种鸟生殖系统净化制:也就是在种鸟的生产季节,定期在种鸟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药物,以预防生殖系统炎症发生。选择的药物种类有:头孢类、喹喏酮类、四环素类,而黄胺类及硝基呋喃类不能选择。用法是一般在产蛋季节,每月应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