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论野生鸵鸟,沙特、埃及、苏丹,都比南非多得多,但要论养鸵鸟的历史和用鸵鸟生财的本事,就非南非人莫属了。南非人养鸵鸟始于1826年,初鸵鸟的数量很少,后来由于西方王室流行穿用鸵鸟羽毛制作的服装,鸵鸟一时间身价百倍,一只成年鸵鸟一年只能产1公斤羽毛,而一件简单的鸵鸟披肩也需至少15千克羽毛,南非农场主们纷纷饲养鸵鸟。到1913年,鸵鸟存栏数竟突破100万只。然而一战后,欧洲王室逐渐没落,鸵鸟毛需求大幅减少,鸵鸟业者纷纷转行,一些聪明的农场主留下了那些品种优良的鸵鸟,等待新机会的到来。
非洲鸵鸟体长约为183-300厘米,身高240-280厘米,体重130-150千克,雌鸟稍小。长相很奇特,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上嘴沾黄色,下嘴略呈粉红色,还有两只如同青蛙眼一样的褐色大眼睛,炯炯有神。躯干粗短,胸骨扁平,没有龙骨突起,上面生有一对显得与身体很不相称的短翅膀,已经退化,没有飞羽,不能飞翔,只是在繁殖期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就炫耀双翅的羽毛,在孵化期和育雏期成鸟要展开双翅使卵或雏鸟不致于受到炽热的阳光的曝晒,还能张开来壮大自己的声势,吓唬敢于进犯之敌,此外在迅速奔跑时也要展开双翅,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若是顺风还能起到船帆的作用。尾羽蓬松而下垂,每个尾椎骨都呈分离状。腿很长,十分粗壮,有一部分裸露无羽,呈粉红色,脚也极为强大,趾的下面有角质的肉垫,富有弹性并能隔热,适于在沙地中行走或奔跑。
成年雄鸟羽毛为明显黑白色,翅羽及尾羽为纯白色,颈部稀疏的细羽中裸露出蓝灰色或桃红色皮肤,大多数公鸟在颈部裸毛下缘还有一圈白毛,上嘴壳及双腿前缘及两趾背部鳞片会呈现桃红色。雄鸟体形较雌鸟大,成年雌鸟全身羽毛多数为灰褐色,嘴壳及双腿无桃红色。雌鸟体形略小。幼鸟羽毛为刺状浅黄色软毛,毛为黑色,颈部带有黑色的斑点。在3个月大后需经多次更换羽毛,雄鸟羽毛颜色要到11月个月大才开始显现。幼鸟羽毛为刺状浅黄色软毛,毛为黑色,颈部带有黑色的斑点。在3个月大后需经多次更换羽毛,雄鸟羽毛颜色要到11月个月大才开始显现。
鸵鸟的性器官在成熟前都很小;雄性鸵鸟具交配器,在交配季节,成熟雄鸟的睾丸有人的拳头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会萎缩,直到下一个繁殖季才又会膨大。卵大,颜色似鸭蛋,鸵鸟直径蛋长15-20厘米,重达1400克,是鸟蛋中大者,卵壳甚坚硬,可承受住一个人的重量,其孵化而成的幼鸟在体型上与家鸡相差无几,并且马上就能学会行走,但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成年鸵鸟保护。雌鸟灰褐色,雄鸟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
非洲鸵鸟身躯高大,脖子长,目光锐利,并且在群体觅食的时候,每只鸟抬头的间隔时间是不规则的,此起彼伏,因此总是有一些个体在抬头张望,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发现敌害,并且通报其他动物迅速躲避。它们在沙漠中奔跑的速度很快,每一步的距离可达3.5米,持续奔跑的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能奔跑5分钟以上,冲刺速度为每小时超过70公里以上,还能够跨越5米多高的障碍。喜欢饮水和沐浴。
雌鸵鸟在繁殖季节发情表现也很明显,表现温柔,主动接近雄鸵鸟,边走边低头,直至头几乎触到地面,垂展翅膀,同时两喙地一张一合。雄鸵鸟的求爱动作做完后,两翅同时上举,碎步走近雌鸵鸟。雌鸵鸟如果接受雄鸵鸟的求爱,雌鸵鸟两喙张合加快,并很快蹲下,让雄鸵鸟爬在身上进行交配。雄鸵鸟爬在雌鸵鸟身上,左腿站地上,右脚轻轻放在雌鸵鸟背上,从雌鸵鸟的左下部把阴茎插人阴道口。这时雄鸵鸟左右摆动自己的头,射精时雄鸵鸟双翅抖动。交配时间30-60秒。1只雄鸟一般1年交配4-6次,也有少数雄鸟可达到6次以上。交配时间一般多在早晨和上午,也有在傍晚交配的。
人工饲养的鸵鸟,让鸵鸟自己孵化是很不经济的。鸵鸟产卵一般在下午3一7时,产卵性能较好的鸟隔1天产l枚卵,产到12一20枚时休息1周左右,而后又开始下一个产卵周期。但高产鸵鸟可连续产卵至40多枚才休息,这与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低产鸵鸟或不足4岁的鸵鸟以及年龄大的鸵鸟,产卵几乎没有规律。种卵的受精率一般为60%一90%。
成年鸵鸟有很强的抗病力。但这并不等于养殖成年鸵鸟对疫病可以置之不理。在广东佛山、江门、汕头均从南非进口的种鸟和鸟卵中检出新城疫、禽白痢杆菌病和禽败血霉形体病的抗体。说明鸵鸟已感染上述病原,只是成鸟未见临诊症状而已,其对鸵鸟的生产力是否构成损失未有直接资料数据,国内某些场饲养的鸵鸟已有新城疫的发生,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广大驼鸟饲养场(户)的高度重视。随着鸵鸟的圈养,饲养方式的改变,上述病原是否将对鸵鸟构成直接威胁尚难预料。另外,成鸵可发生难产。主要系因受惊或环境噪音如新建鸵鸟场或场附近正在基建时机器发出的噪音等。对本病的预防在于消除诱因,为鸵鸟提供一个安静、空气清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