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养殖日常管理
1、温度由于雏鸵鸟的保温能力和体温调节能力差,保育箱中的温度,在雏鸵鸟的头5日龄控制在35℃~32℃,以后每周递降2℃~3℃,到9周龄时大致降到18℃~20℃,保育室可以低保育箱6℃。
2、湿度刚孵出的雏鸟肌体中含有大量水分,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消肿,又不至于造成脱水,一般湿度控制在60%~70%,在高温多雨时节要勤换麻包垫。
3、通风大量的排泄物可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对雏鸵鸟的眼睛、呼吸道都有危害。
4、光照为6周龄以下的雏鸵鸟在夜间采食活跃,照明灯泡用100瓦的白炽灯。2月龄后,如果雏鸵鸟发育正常,夜晚可不开照明灯。
鸵鸟养殖的注意事项
1、开水开食雏鸵鸟出壳后的头3~5天可由卵黄提供营养,一般在雏鸵鸟3日龄开始供给饮水和饲料。如果同一批出壳的雏鸟有几只的话,一般其中会有雏鸟带头饮水采食,若只孵出一只则需诱导采食。至5日龄时,新生雏鸵鸟可放出保育箱,采食饮水由大点的雏鸟来引导,开食的青料一定要细切,青料太干时,可用水润湿后再拌入精料中,初的3~5天给新生雏鸵鸟饮用3%~5%的多维葡萄糖水。
2、饲喂饲料要少喂勤添,特别是高温潮湿季节,更应勤添换。雏鸵喜吃青绿饲料,一般采用往精料中多次拌入青料的方式来提高雏鸵鸟的采食量。雏鸵鸟利用粗纤维的能力差,给2月龄以下的雏鸵鸟饲用苦荬菜、小白菜等,而不用禾本科牧草,怕引起消化不良。饲喂雏鸵鸟的青料不用红薯叶,因红薯叶生风止气,对体质欠佳的个体不利。
3、雏鸵鸟采食的青绿饲料有苜蓿、三叶草叶、白菜叶、莴苣叶、胡萝卜等。但要将饲料洗净、晾干、切碎后再喂饲,禁喂使用已切好的隔餐、含有残留农药和茎秆不洁的青绿饲料。每日饲喂4~5次。随着鸟龄的增长,青绿饲料喂饲量也应逐渐增加,3个月以下的幼鸵鸟青粗饲料可占40%,鸵鸟精料中仍可含50%左右草粉,但要防止精料饲喂量过多使雏鸵鸟增重太快,导致骨骼关节变型而发生腿病。
疾病防治
1~3日龄雏鸵鸟要用碘酒做脐部消毒,每天不得少于3次,对脐部收缩不良的雏鸟还应给脐部涂抹利福平软膏,以防脐炎。对雏鸵鸟畸形脚趾的纠正,在2~3日龄就应开始,常用“捆绑纠正法”。为不影响雏鸟脚部血液流通和腿部发育,更换和放大脚环标记要及时。针对雏鸵鸟对新城疫易感,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应细心观察雏鸵的活动情况、精神状况、饮食和粪尿情况,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使疫病尽快得 到控制,病雏得 到及时治疗
鸵鸟的观察与饲养管理
鸵鸟饲养管理粗放,但饲养管理人员要明确什么地方可以粗,什么地方应该细,做到粗中有细。如观察识别病鸟就要仔细,在生产活动中,经常会听到饲养人员说“这只鸟刚才还好好的,现在就不行了”,事实上,突然死亡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多数情况是饲养人员观察不仔细,发现不及时,错失良机造成的。
与其说“鸵鸟抗病能力强”或“鸵鸟扛病能力强”,不如说这种动物在病后更善于伪装。如有些病鸟的假吃现象就是如此。它们会和大群鸟一样奔跑、吃食和饮水,但只有动作却并不见下咽,这就为观察发现病鸟带来了困难。饲养人员往往被假象所欺骗,等到鸟离群、脖子下垂打弯、不吃不喝、久卧不起时,已是病入膏盲回天乏力了。所以,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病鸟至关重要,这是治疗的第 一步。发现的时间晚会使小病拖成大病,甚至成为慢性病,或继发其它病,使病情复杂,难于治愈。
繁殖技术 :
1)繁殖季节:鸵鸟的繁殖季节为3-9月,在繁殖季节到来之前几个月,就要做好鸵鸟分群,如1公2母或1公L母,为交配做准备。要求种鸟不要过肥,否则繁殖能力差。
2)产蛋:鸵鸟交配后1周左右便开始产蛋,一般每隔1-2天产1枚蛋,多在下午3:00-7:00时。产蛋高的每隔l天产1枚蛋,产12-20扳蛋后休息l周左右,然后又开始下一个产蛋周期,也有连产40枚蛋才休息的,这与饲养管理有关。种蛋的受精率为60%-90%。
3)种蛋的收集:鸵鸟产下的蛋,应及时收集,防止夏天长时间暴晒,冬天不能受冻。取蛋时要轻拿轻放。
4)种蛋的清洗:收回的种蛋应立即清洗,防止微生物污染。清洗时好用流动的温水。若在盆内洗,每洗1个蛋后应换水,清洗时间不超过2~ 3分钟,然后自然干燥,不用湿布擦。可用1%来苏尔消毒。
5)种蛋的保存:种蛋保存时间不宜太长,多不要超过2周,以l周为好。较长时间存放,应将温度控制在13C-18℃,湿度30%-40%为宜。一般是侧放,储存中不必翻蛋,破损的蛋应剔除,防止交叉污染。
鸵鸟的营养来源很广,主食草、叶、种子、嫩枝、多汁的植物、树根、带茎的花、及果实等等,也吃蜥、蛇、幼鸟、小哺乳动物和一些昆虫等小动物,属于杂食性。公园里人工饲养的鸵鸟,用合成饲料喂养。鸵鸟在吃食的时候,总是有意把一些沙粒也吃进去,因为鸵鸟消化能力差,吃一些沙粒可以帮助磨碎食物,促进消化,且不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