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夏季高发两大疾病,提前防控是关键
黄颡鱼属于底层鱼类,平时不发病一般很难看到它们,一旦看到的时候,除了上来水面吃料外,剩下的可能是发病了。所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要时刻留意、观察、监测它们的情况,了解它们的体质状况,提前做好相关病害预防工作。
“一点红”病:3号塘和5号塘黄颡鱼鱼苗养殖过程中,出现感染“一点红”病,诱发该病的原因是爱德华氏菌慢性感染造成的。一般在天气变化大、水质恶化等条件下,个别鱼体体质较差较易感染。
本次发病原因:池塘水中蓝藻繁殖过盛、天气多变、高温暴雨天气、水质恶化、亚盐含量过高等原因导致鱼体体质变弱,易被爱德华氏细菌感染。
发病症状:发病鱼头顶部红肿溃烂,直接将头盖骨蛀空,形成一个狭小空洞,病鱼会在水面呈头上、尾下状缓慢转动。
治疗方案:使用复合碘1L混合池塘水泼撒,对水体环境进行消毒灭菌,使用氟苯尼考粉少量加生物净水宝1斤、肝泰乐1斤加水,混合饲料投喂进行内服治疗。
治疗效果:5号塘死鱼量依旧较大,3号塘死鱼量较小。由此可见外用消毒、内用抗生素方案效果不佳
预防:黄颡鱼“一点红”病的感染是从鱼脑内向脑外发展,因此抗生素使用效果不太理想,难以治疗,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控制黄颡鱼的养殖密度,选择适宜的养殖空间密度和水体深度。
(2)由于黄颡鱼不耐低氧环境,因此鱼塘多增氧,采用增氧设备,避免鱼缺氧浮头。
(3)定期改底调水,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底等改良底质;使用水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稳定,防止亚盐、氨氮的超标。
(4)经常进行保健预防,定期内服维生素类混合饲料,增加黄颡鱼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
鱼病知识--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3、车轮虫病
病因:该病车轮虫寄生所致。
症状:虫体寄生鱼的皮肤、鳃、鳍等部位,刺激鱼分泌大量黏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病鱼焦躁不安、离群,严重感染时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黏液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防治方法:车轮虫病的防治可以通过硫酸亚铁铁合剂与硫酸铜联用全池泼洒进行防治,并使用水稀释三千倍之后的中水车轮净进行全池泼洒。
黄颡鱼养殖成本分析与发展趋势
2、黄颡鱼养殖现状
黄颡鱼属于小型鱼类,形状奇特,脊椎和背鳍上有锯齿状硬棘,曾经是从水体中去除养殖物体之一。但它的肉质,味道好吃,营养丰富,一直是桌上的美味佳肴。
由于环境受到污染和滥捕鱼类,自然生产量逐年下降。但市场需求尤其是韩国市场的需求激化了养殖业发展。我国只有十几年的养殖史,且主要是分布在湖北,四川,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份。
黄颡鱼的鱼苗养殖,通过捕捉自然苗条过渡到人工繁殖,即人工饲养,人工催产和孵化,大规模养殖育种,人工繁殖技术和育苗方面日益成熟。逐渐建成黄黄颡鱼(原)种场,并进行了选择性育种,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性别控制研究,努力提高黄颡鱼的质量。
黄颡鱼种苗培育管理
黄颡鱼种苗培育方式
为了提升黄颡鱼鱼种的培育质量,通常是在单位面积较小的鱼塘,进行苗种培育,一般是投放3 ~ 4cm苗种,长到超过10cm 时分塘,挑选雄性个体或规格较大的成鱼进行培育养殖,当养殖技术成熟时,可适当投放1cm 水花进行养殖,长到10cm 时再分塘饲养,有效控制成本。培育2 ~ 6cm 鱼苗时,以鳗鱼粉料为主投放料,逐渐转变为颗粒浮料喂投,粉料喂投时用吊筛喂料,浮料投喂时在饲料台商投喂。同时需要根据水温,鱼体体重进行合理饵料投放,并控制清晨、傍晚投料喂养时间。
黄颡鱼养殖方式
常见的黄颡鱼养殖中,有多种人工养殖方式,如单养、混养、池塘养、水库养、网箱养等,采用不同养殖方式,可收获不同的黄颡鱼产量,产生不同的经济收效。
黄颡鱼单养池塘管理
鱼种投放密度
在养殖黄颡鱼时,其佳养殖体重为15 ~ 35g,规格为10~ 15cm,在进行黄颡鱼套养时,需要注意放养规格,同时池中不能培养其他凶猛性肉食鱼类。通常养殖池塘内投放量为约2500 ~ 6000 尾/667m2,100尾鲢鱼、60 尾鳙鱼进行配养,实现水调控质,配合投喂饲,当黄颡鱼重100~ 150g 可上市销售。
黄颡鱼育苗期的水质培育方案
黄颡鱼鱼苗(水花)开口饵料以轮虫为主,整个育苗期以轮虫、枝角类、甲壳类、摇蚊幼虫(红虫)等浮游动物为食,到了浮游动物不能满足其饵料需求时,则需补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时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起来,而黄颡鱼苗又不会采食、利用,水体中过剩的藻类等极易因天气变化、营养元素缺乏等因素导致缺氧、倒藻等现象的发生,从而给鱼苗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黄颡鱼育苗期的水质要求有两个:1、前期能的培育出浮游动物并保持足够的量;2、在投料后能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尽量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的状态。
黄颡鱼育苗期的水质培育方案
培水方案:
水花入塘前2天开始培水,用黄金藻源500克/亩.米+益菌生500ml/亩.米。若底质较肥,黄金藻源用量可减半;若底质无淤泥或较清瘦,则建议加配合饲料1.5公斤。隔天一次,连用3—4次。目的:使浮游动物从轮虫、枝角类、甲壳类、红虫依次繁殖、生长,形成黄颡鱼苗所需的饵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