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南通  浙江  代理  加工  东莞  食品  生产厂家  上海  规格  服务 

台州黄骨鱼苗批发土塘网箱养殖黄颡鱼苗

 
单价: 面议
起订: 1
发货期限: 天内发货
发货地: 北京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更新时间: 2022-03-23 22:11
 
发布企业资料
详细介绍

黄颡鱼夏季高发两大疾病,提前防控是关键
黄颡鱼属于底层鱼类,平时不发病一般很难看到它们,一旦看到的时候,除了上来水面吃料外,剩下的可能是发病了。所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要时刻留意、观察、监测它们的情况,了解它们的体质状况,提前做好相关病害预防工作。


“一点红”病:3号塘和5号塘黄颡鱼鱼苗养殖过程中,出现感染“一点红”病,诱发该病的原因是爱德华氏菌慢性感染造成的。一般在天气变化大、水质恶化等条件下,个别鱼体体质较差较易感染。
本次发病原因:池塘水中蓝藻繁殖过盛、天气多变、高温暴雨天气、水质恶化、亚盐含量过高等原因导致鱼体体质变弱,易被爱德华氏细菌感染。
发病症状:发病鱼头顶部红肿溃烂,直接将头盖骨蛀空,形成一个狭小空洞,病鱼会在水面呈头上、尾下状缓慢转动。
治疗方案:使用复合碘1L混合池塘水泼撒,对水体环境进行消毒灭菌,使用氟苯尼考粉少量加生物净水宝1斤、肝泰乐1斤加水,混合饲料投喂进行内服治疗。
治疗效果:5号塘死鱼量依旧较大,3号塘死鱼量较小。由此可见外用消毒、内用抗生素方案效果不佳
预防:黄颡鱼“一点红”病的感染是从鱼脑内向脑外发展,因此抗生素使用效果不太理想,难以治疗,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控制黄颡鱼的养殖密度,选择适宜的养殖空间密度和水体深度。
(2)由于黄颡鱼不耐低氧环境,因此鱼塘多增氧,采用增氧设备,避免鱼缺氧浮头。
(3)定期改底调水,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底等改良底质;使用水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稳定,防止亚盐、氨氮的超标。
(4)经常进行保健预防,定期内服维生素类混合饲料,增加黄颡鱼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

黄颡鱼水质管理及日常工作

1. 在黄颡鱼养殖中,应注重对水质的检测调节,黄颡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当水质较差时,易感染细菌病菌等,当亚盐含量较高时,也易引起黄颡鱼中毒,导致大量死亡,恶化水质。
2. 日常保持检测水体指标,定期进行调水工作,水质良好。
3. 定期打样解剖观察,主要观察肝脏、肝、肠道等器官,使用相应动保产品进行保健。
4. 加强日常巡塘工作,发现鱼浮头缺氧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开增氧机,使用增氧药物,增加水中溶氧,根据天气原因,合理开关增氧机,避免长时间使用增氧机导致水体浑浊。
5. 根据天气条件适当投料,天气恶劣时,鱼采食较差,适当减少投料量或停料。同时水温对黄颡鱼吃食好与差,多与少有一定关系。

鱼病知识--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3、车轮虫病
病因:该病车轮虫寄生所致。
症状:虫体寄生鱼的皮肤、鳃、鳍等部位,刺激鱼分泌大量黏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病鱼焦躁不安、离群,严重感染时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黏液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防治方法:车轮虫病的防治可以通过硫酸亚铁铁合剂与硫酸铜联用全池泼洒进行防治,并使用水稀释三千倍之后的中水车轮净进行全池泼洒。

黄颡鱼养殖成本分析与发展趋势
1、黄颡鱼生物学特性

(1)栖息地和生活习惯。在天然水域,黄颡鱼是栖息在静水或缓慢流动的水体中,并且喜欢在多水草的浅水中活动。

(2)食性。黄颡鱼的口腔内有颌齿,属于有胃鱼类。摄取食物的节律明显,一次进食量很大。它是杂食性的,主要吃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蜗牛和淡水虾,偶尔也吃小鱼,但不是凶猛的鱼类。

(3)生长特征。黄颡鱼是小型鱼类,生长缓慢。天然种群中当年鱼重为3~5g,大为50g,2 年以上鱼类为50~100g。雌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2 年雄鱼体重在150~300g。

(4)繁殖习性。在人工喂养的条件下,一冬季黄颡鱼性成熟。晚春或初夏可产卵繁殖,适宜产卵的水温在22~26℃之间。性成熟后,雌雄性状较为明显,雄鱼在肛门后方有生殖突,生殖器开口处于生殖突的。雌鱼具有圆形的生殖孔,没有生殖突。雄鱼巢并保持巢。产出的卵具有一定粘度,水温25℃以下,受精卵孵化出子鱼约60~80h。

(5)适应环境条件的鱼类属于温水性鱼类,生存在0~38℃的温度,佳生长温度在25~28℃,繁殖温度为22~26℃。pH 适应范围6.0~9.0,适生活的pH 为7.0~8.4。黄颡鱼能够耐低氧,但能力一般,当溶解的氧大于3mg/L 时,食物和生长正常,<2.0mg/L 浮游,<1.0mg/L 窒息。氨氮的需求量小于1.0mg/L,亚硝酸盐含量小于或等于0.1mg/L,COD 小于50.0mg/L。黄颡鱼属于生性胆小鱼类,水很清或与其他鱼混合养殖时,通常群隐藏在水底或躲在一些遮蔽物之下。这些生物学特征与黄颡鱼养殖密切相关。
5、黄颡鱼养殖前景

(1)两广地区一带是早养殖黄颡鱼的,黄颡鱼养殖从2002 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价格从18 元/斤下降到9.5 元/kg,而出鱼的价格是有高有低的,但每年都还是有利润可赚的。不管市场上价格是如何波动发的,但黄颡鱼的价格却从不低于养殖的。从3~6 月这个季节是的水产品出售的旺季,两广地区养殖的黄颡鱼出货量是高的,也能得到较好的价格。两广地区一带的养殖户对这种鱼类表示很有信心,并将继续保留养殖这种鱼类。

(2)黄颡鱼比较耐运输,销售过程当中损失极低,中间利润能得到,水产品流通商人热衷于对此种鱼类出售。

(3)黄颡鱼味道鲜美、价格适中,成为大众消费水产品种,国内消费市场庞大。黄颡鱼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肉性味甘、平,有、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肿、喉痹肿痛等症,人们有一定的消费习惯。两广地区养殖面积接近3 万亩的黄颡鱼70%都是往外省销售,销路畅通无阻。

(4)黄颡鱼的销售灵活,不同规格价格不一样,各种规格都可以上市销售,也不受季节与气温的影响,养殖户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灵活调整出塘时间,这也是众多养殖户喜欢养殖黄颡鱼的原因之一。

依目前发展情况看来,未来几年黄颡鱼的养殖区域会不断扩大,由主养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由主养省份向临近省份扩散,以多种养殖模式共同发展。未来几年全国范围内黄颡鱼的养殖量预计仍会有增长。


6、黄颡鱼养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目前,养殖黄颡鱼大多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群,家养化程度较低,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生长的两性差异显著,应开展选种、育种和品质改良技术研究的人工选育、人工诱导多倍体性别控制和单性养殖。

(2)黄颡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还不普及,苗种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应加强鱼苗培育技术的普及,提供更多鱼苗。

(3)黄颡鱼营养需要和配合饲料的基础研究滞后。对黄颡鱼营养需要维生素、矿物质及消化生理、代谢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

(4)黄颡鱼养殖中疾病严重。池塘养黄颡鱼易发生的鱼病主要有:纤毛虫寄生、细菌性烂鳃、肠炎和腹水,还有病原、病因不明的气泡病、红头病等,应加强病原、病理、药理等理论和应用研究。
下苗之前用水质改良剂(普通),抑制有害毒素,提高鱼苗的存活率。
二、 稳定水质措施
开始投喂饲料后水体中浮游动物已被鱼苗消耗,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加快,故应用抑藻精控制浮游植物大量生长,同时用益菌生或底净爽水素强化分解、消耗藻类尸体。晚上投氧,防止倒藻和底部缺氧,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我们的其它产品
更多>
网站首页  |  营业执照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