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水质管理及日常工作
1. 在黄颡鱼养殖中,应注重对水质的检测调节,黄颡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当水质较差时,易感染细菌病菌等,当亚盐含量较高时,也易引起黄颡鱼中毒,导致大量死亡,恶化水质。
2. 日常保持检测水体指标,定期进行调水工作,水质良好。
3. 定期打样解剖观察,主要观察肝脏、肝、肠道等器官,使用相应动保产品进行保健。
4. 加强日常巡塘工作,发现鱼浮头缺氧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开增氧机,使用增氧药物,增加水中溶氧,根据天气原因,合理开关增氧机,避免长时间使用增氧机导致水体浑浊。
5. 根据天气条件适当投料,天气恶劣时,鱼采食较差,适当减少投料量或停料。同时水温对黄颡鱼吃食好与差,多与少有一定关系。
5、黄颡鱼养殖前景
(1)两广地区一带是早养殖黄颡鱼的,黄颡鱼养殖从2002 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价格从18 元/斤下降到9.5 元/kg,而出鱼的价格是有高有低的,但每年都还是有利润可赚的。不管市场上价格是如何波动发的,但黄颡鱼的价格却从不低于养殖的。从3~6 月这个季节是的水产品出售的旺季,两广地区养殖的黄颡鱼出货量是高的,也能得到较好的价格。两广地区一带的养殖户对这种鱼类表示很有信心,并将继续保留养殖这种鱼类。
(2)黄颡鱼比较耐运输,销售过程当中损失极低,中间利润能得到,水产品流通商人热衷于对此种鱼类出售。
(3)黄颡鱼味道鲜美、价格适中,成为大众消费水产品种,国内消费市场庞大。黄颡鱼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肉性味甘、平,有、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肿、喉痹肿痛等症,人们有一定的消费习惯。两广地区养殖面积接近3 万亩的黄颡鱼70%都是往外省销售,销路畅通无阻。
(4)黄颡鱼的销售灵活,不同规格价格不一样,各种规格都可以上市销售,也不受季节与气温的影响,养殖户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灵活调整出塘时间,这也是众多养殖户喜欢养殖黄颡鱼的原因之一。
依目前发展情况看来,未来几年黄颡鱼的养殖区域会不断扩大,由主养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由主养省份向临近省份扩散,以多种养殖模式共同发展。未来几年全国范围内黄颡鱼的养殖量预计仍会有增长。
6、黄颡鱼养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目前,养殖黄颡鱼大多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群,家养化程度较低,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生长的两性差异显著,应开展选种、育种和品质改良技术研究的人工选育、人工诱导多倍体性别控制和单性养殖。
(2)黄颡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还不普及,苗种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应加强鱼苗培育技术的普及,提供更多鱼苗。
(3)黄颡鱼营养需要和配合饲料的基础研究滞后。对黄颡鱼营养需要维生素、矿物质及消化生理、代谢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
(4)黄颡鱼养殖中疾病严重。池塘养黄颡鱼易发生的鱼病主要有:纤毛虫寄生、细菌性烂鳃、肠炎和腹水,还有病原、病因不明的气泡病、红头病等,应加强病原、病理、药理等理论和应用研究。
黄颡鱼育苗期的水质培育方案
黄颡鱼鱼苗(水花)开口饵料以轮虫为主,整个育苗期以轮虫、枝角类、甲壳类、摇蚊幼虫(红虫)等浮游动物为食,到了浮游动物不能满足其饵料需求时,则需补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时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起来,而黄颡鱼苗又不会采食、利用,水体中过剩的藻类等极易因天气变化、营养元素缺乏等因素导致缺氧、倒藻等现象的发生,从而给鱼苗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黄颡鱼育苗期的水质要求有两个:1、前期能的培育出浮游动物并保持足够的量;2、在投料后能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尽量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的状态。